语言沟通在儿童输液过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语言沟通在儿童输液过程中的应用

王敏

四川省资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资阳641300

【摘要】目的研究在为儿童输液过程中强化语言沟通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门诊输液病患,均分两组后观察组强化语言沟通。对比两组患儿哭闹情况及对输液操作依从性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未哭闹及轻度抽泣患儿占比分别为18%与42%,对照组则分别为4%与24%。依从性方面,对照组为66%,观察组达到84%。结论强化语言沟通可降低患儿对输液操作的抗拒程度,减轻哭闹感。

【关键词】输液;语言沟通;哭闹;依从性

输液是治疗儿童疾病的常见操作,为有创操作,因此往往造成患儿严重恐惧、抗拒情绪,出现心理应激反应[1]。在哭闹、挣扎下易出现穿刺成功率下滑引发患儿更明显恐惧感,因此在输液前控制患儿情绪,提升其依从性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了语言沟通在此方面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6月至11月期间收治的门诊输液病患共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1:29;年龄区间处于2-9,平均年龄(5.32±0.94)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2:28;年龄区间处于2-8,平均年龄(5.18±0.78)岁。两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常规为患儿进行输液操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语言沟通,具体如下。

1.2.1接触患儿

根据患儿基础资料,走到患儿身旁,蹲下,面带笑容的呼唤其姓名。此时可将口罩摘下,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保障视线与患儿平视[2]。与患儿的接触必须面带微笑、态度亲和,可缓解抵抗程度及紧张感。注重对患者主动意识的尊重,尽量不要限制患儿行为,应以语言诱导为主,令其在熟悉输液室的环境之后逐渐接受治疗。

1.2.2鼓励与引导

与患儿的语言沟通应采用温柔、亲切的语言,切记在言语上过于严厉导致其紧张感加剧。可告知患儿在打针后病情会明显好转,不再受到病痛的影响,日常饮食也将不再受到限制,从而鼓励患儿接受注射操作[3]。对于依从性较高或并没有出现严重哭闹的患儿则应及时表扬,在输液室中大声表扬其勇敢,令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让输液室中其他患儿为了得到表扬也降低哭闹程度。可通过小糖果鼓励方式,令患儿在糖果的诱导下接受注射[4]。

1.2.3分散注意力

在开始进行穿刺时,可通过分散注意力方式令患儿不再将注意力集中于穿刺位置,从而减轻其恐惧感[5]。例如可在输液室中播放流行的动画片或儿童歌曲,穿刺时与患儿讨论动画片中的人物及剧情,或在操作过程中通过交流方式询问患儿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的等。

1.3观察指标

对患儿输液依从性的判定采用配合、被动依从与抗拒三种程度表示。配合——患儿可主动接受输液操作,在到达输液室时并无情绪上显著性波动,可一次性穿刺成功;被动依从——患儿进入输液室后存在明显哭闹情绪,需要家属及护士共同限制其肢体完成穿刺;抗拒——患儿严重哭闹影响到穿刺操作,需等待其平静情绪后才可继续。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哭闹情况

比较两组患儿在接受静脉穿刺后停止哭闹所需时间,对比显示观察组未发生哭闹及在短时间内停止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表一:哭闹情况对比表[n(%)]

3讨论

门诊代表了医院的形象,体现了医务人员的素质以及医院的文明窗口。但由于患者病情多样且流动性大,门诊也成为了护患关系发生率最高的部门。对于儿童而言,输液这一创伤性操作易造成其明显抵触情绪,表现出哭闹、挣扎、不愿注射行为。一方面,抵抗会造成穿刺成功率下滑,在多次穿刺下可能引发护患矛盾;另一方面,哭闹会造成输液室环境嘈杂,易加重其他患儿及家属的不满情绪。

对于年龄较小患者而言,通过亲切的语言强化沟通与交流,可逐渐缓解其对注射的害怕程度,令其在护士的温柔诱导下了解输液后自己的病情便会好转,且穿刺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疼痛。

护理人员在沟通时应注重避免使用消极语言,应通过积极向上的语言对患儿产生鼓励感,例如在穿刺前告知其因为生病所以药打针,而打针之后病情才能够好转。或在穿刺时告知其在心里默数三个数字,数完后穿刺便结束了。积极的语言可给予患儿鼓励,提升其主动配合程度。在沟通时,应避免使用难度较大的医学名词,避免患儿由于听不懂而产生哭闹,语言需简单明了,并使用与儿童沟通的语气,强化沟通技巧。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强化了语言沟通的观察组患儿组内哭闹、轻度抽泣比例分别为18%与42%,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依从性方面,观察组达到84%,对照组仅为66%。证实良好的语言沟通可帮助患儿在输液前调整情绪,更容易接受穿刺。

参考文献:

[1]谢玮敏.语言沟通与诱导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4,v.14;No.7604:21-23.

[2]胡惠惠,王洪侠,张小曼,韩静,史德利.护理安全路径在儿童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校医,2014,v.2809:677-679.

[3]于烨华.非语言沟通在门诊输液室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v.3322:4905-4906.

[4]张水莲,朱平先,潘秋民.现代护患沟通方法在儿童输液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v.2008:1408-1409.

[5]莫春梅,邱雪.视觉支架式策略在自闭症儿童非语言沟通能力训练中的应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v.29;No.23409: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