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育中课堂问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初中物理教育中课堂问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探究

江鹏程

江鹏程(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东平中学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在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内容具有基础性特征,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初中物理教学更关注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物理学科思维能力以及问题探究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要做好问题教学的设计工作,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参与到物理课堂学习中,掌握物理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咯。

关键词:初中物理;任务驱动型;问题设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07-051-01

一、前言

新课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面临着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这一问题越来越凸显,体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就是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效,有效课堂的构建没有得到保障。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进行探索,设计教学问题,驱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掌握物理学科的相关概念、原理、公式,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完善的物理学科思维。

二、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的要点

(一)紧扣教学重难点

我们在进行问题探究教学时,一定要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首先,问题要具有探究价值。如果我们在物理课堂上设计的问题缺乏探究性,学生参与性就会大大降低。这样的问题就是废弃的,没有成效的。那么,怎样才能够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呢?第一个要点就是要紧扣教学重难点。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设计的教学问题没有紧扣教学要点,问题的导向性就会相应地减弱,学生在探究问题时,就没法抓住学习的重点,这对于学生解决物理问题也难以产生良好的帮助。例如,当我们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这个板块的内容时,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紧紧抓住这个板块教学的重难点。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重难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以及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我们就可以抓住“惯性”这个点设计问题:请同学们探究影响物体惯性的因素有哪些?针对这个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学生通过做实验,观察实验结果,探究出问题的答案。这对于学生而言,参与到物理课堂问题探究活动中,对物理知识和定理了解更加深刻。

(二)符合物理教学目标

任何一个环节的教学设计都是结合教学内容,为实现物理教学目标而开展的。如果我们设计的物理教学问题没法实现教学目标,甚至不符合教学目标,那么这样的问题也是无效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优质课比赛如火如荼的进行,很多教师都卷入到新课改的浪潮,一些教师为了使物理课堂教学出彩,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如小组讨论式、引导式、问题探究式、模块驱动式等,看起来花样百出,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了博人眼球而设计的教学环节必然不适合物理实际,也难以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在设计物理教学问题时,一定要符合物理教学目标。例如“压力的测量”这个板块的教学时,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掌握压力、压强的知识,分析影响压力的因素;掌握压力的计算方法。那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我们必然也要围绕这个教学目标进行,在目标确立的基础上再设计合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

三、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教学问题设计

(一)立足课堂实践,创设探究性问题

结合有效教学的理论,我们一定要明白教学的有效性是对谁而言,教学的对象是学生。那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到物理问题探究活动中。这是原则性要求,也是物理教学必须遵循的要点。我们在设计物理教学问题时,要立足课堂实践,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现象部分的内容时,我们就可以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法。教师出示灵敏电流计,抛出问题:在没有通电的情况下,这个电流计的指针是否会转动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当然不会。”教师这个时候先不作回应,继续提问:“那我们来做个小实验,探究这个电流计能否转动?”教师让学生来参与“电磁感应”的实验:教师给学生U形磁铁,让学生拿着U形磁铁,朝着接上了导线的电流计移动,并且让学生变化磁铁移动的方向。通过观察实验,学生得出结论:电流计的指针在没有通电的情况下,也会随着磁铁的移动而转动。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抽象的问题有更直观的理解。

(二)结合学生学情,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

我们在设计物理教学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学情,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初中物理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是都比较基础。这是因为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层次比较低,思维模式比较简单。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个现实。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回避这个问题。我们要提升物理教学的效率,就要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尤其是要注重问题的层次性。例如,在“能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时,教师用课件播放动能转化为势能的实验。引导学生观看完实验动画后,设计相应的问题(1)分析实验中小球受到的各种力;(2)小球的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实验蕴含了哪些原理?通过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小结

课堂问题的设置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在进行物理教学探索时,我们面向的是不同特性的学生,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比较大,这就表明我们在实施问题教学法时,必须针对性地设置教学问题,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问题探究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物理学科知识探寻解题方法,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步步为营,由现象深入到本质,培养学生扎实的物理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赵芳芳.初中物理新授课高效教学策略研究——以鲁教版必修三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16.

[2]潘利嫔.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