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结核病患者的心理动态及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1

在校大学生结核病患者的心理动态及应对措施

李丽鸿

李丽鸿(湖北省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湖北武汉430000)

【中图分类号】R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238-02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结核病患者心理特点及干预预措施。方法通过观察,交谈,调查等方法了解患者的心理,并有针对地进行干预。结果通过心理干预绝大多数病人能遵医嘱完成整个疗程,身体得到较好的恢复,并能以正常的状态回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关键词】大学生结核病心理干预

现代大学生因生活不规律,饮食和居住条件相对较差,人口密集,且很多是从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偏僻的农村来到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城市,其抵抗力较差,因而结核病的发病率较高。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均未成熟的阶段,心理调适能力差,且因其文化层次较高,自尊心强,感觉异常敏锐,情绪强烈而不稳定,因此身患结核病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压力,有的还会产生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以及正常饮食休息,人际交往,有的甚至出现偏激,人格障碍,因此了解其心理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大学生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以及生活极为重要。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大学生病房住院治疗的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病人总数为249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11人,本科236人,男生184人女生65人其中来自农村或小城镇的203人,来自大城市的46人.病人全都符合结核病的诊断标准。

2分析方法及心理特点

2.1分析方法通过观察法,会谈法,调查法对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2.2心理特点

2.2.1恐惧焦虑心理因其对疾病一知半解,当得知自己身患结核病时会感到极度的恐惧,担心愈后,担心药物副反应,担心传染给同学,担心耽误学业,失去爱情,以及治疗时间长,医疗费用高。

2.2.2悲观心理缺乏治疗疾病的信心,担心留下后遗症,影响以后的深造,生活,生育,感觉自己所描绘的宏伟蓝图一下子就破灭了,感觉生命没有希望,开始自暴自弃,甚至轻生。

2.2.3怀疑心理由于信息发达,且自身文化层次较高,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因而有些病人会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产生怀疑,表现为不遵医嘱,不愿配合治疗。

2.2.4多疑担心自己的健康状态被别人知道,担心老师同学知道了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看见别人窃窃私语就想是否在议论自己,别人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就猜是不是对自己来的。

2.2.5孤独无助人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当出现困难时,不敢向别人求助,加上他们又远离亲人,独立生活,同学们的疏远更加使他们孤独无助.

2.2.6期望心理大学生较注重自我评价,自尊心强,任何消极刺激对他们都是一种伤害,他们希望不受歧视,被平等看待,以及能得到最好的治疗。

2.2.7轻视心理因年青人体质好,赖受力强,有部分同学因感觉无大碍,就轻心大意,不愿接受正规治疗,从而影起疾病加重和复发。

3干预措施

3.1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前提,入院时热情接待患者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根据其文化水平较高的特点,引导其通过正确的途径了解结核病的相关知识,告知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完善,结核病已是"治有办法,防有措施",只要正规治疗,是一定能治愈的.并告知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治疗时间较长,病程中可能出现反复是正常的,不要过于心急.另外,结核病不一定自觉症很明显,不要大意,一定要遵医嘱进行正规治疗,已免使疾病恶化和复发.

3.2青年人较注重友谊,具有向群性,最好把青年人安排在同一病室,为他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地和物品,可激发生活的乐趣,并消除孤独感.

3.3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是心理干预的关键,由于疾病的压力,处于长期的精神紧张状态,应帮助他们掌握一些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学会自我减压的方法,使他们了解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性,调动他们个性积极性,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多给予心理支持,多关怀.同情,循循善诱,赖心疏导.尤其是对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抑郁的大学生,应给于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主动与他们交流,听他们的倾诉,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切勿讥笑冷漠,指责他们,尽可能减少不良应激源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解除心理负担,重拾健康生活信心。

3.4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子,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患者舒缓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1]进行广泛有效的公益宣传,让社会了解结核病,消除对结核病的恐惧心理,形成理智宽容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家人朋友的理解,帮助他们取得老师同学的支持和理解,给予他们温暖和慰籍,要鼓励他们在注意消毒隔离的前提下多与同学朋友交往。

4结果

通过心理干预,99%以上的病人能遵医嘱完成整个疗程,身体得到较好的恢复,并能以正常的心态从新回到学习和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