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意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意愿

张彦芳

张彦芳河北省宁晋县孟家庄学区

摘要:《语文课堂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意愿,这样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学习意愿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意愿,这样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一、注意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差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把教学理念的改革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从各方面激发学生,使他们产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欲望,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1、恰当处理教材,激起学生兴趣。总体上,文本教材难度适中,对于一些标有星号的课文或不受学生喜欢的课文,要找一些资料,以便更好地导入课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能激起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就不可能把课上的生动有趣,也就产生不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倡导学生主体地位。设教学教学情境,能够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的真切性,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

3、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

三、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四、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

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有位老师教学《落花生》一课中,在揭示课题之后提问:“你们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生:许地山)教师有问:“你们知道许地山的笔名叫什么?”(生:不知道)教师继续说:“许地山的笔名叫落花生。知道作者为什么用自己的笔名来做文章的题目吗?”简短几个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欲望激发出来,从而引导其自觉读书,了解课文内容。学生们在情景的创设下饶有兴趣地展开丰富想象,想出了很多好办法,促使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有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五、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有民主宽松的环境,还要相机设计各种激情引趣的场面,让学生活跃思维。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心理自由,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力。

可见,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并非难事,教师要有计划地、科学地教育自己的学生,肌肤学生的兴趣,与孩子沟通,以正确的知识、技巧和关爱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