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例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143例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姜璐璐朱晓琴

姜璐璐朱晓琴(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江苏淮安223002)

【摘要】目的了解淮安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2012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查找原因并制定有效地干预措施。方法分析我院3年143例出生缺陷个案。结果3年我院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43‰,前5位缺陷为:先天性心脏病、指趾畸形、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及神经管畸形,出生缺陷的发生与产妇年龄、文化程度有关。结论从优生指导、婚前检查、孕期保健等方面进行干预,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关键词】出生缺陷围产儿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1-0372-02

出生缺陷是当前影响出生人口素质和导致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儿童患病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本文是针对我院2010年-2012年143例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以期对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监测对象

以江苏省行政区划范围内,妊娠满28周或出生体重≥1000克至生后7天的围产儿发生的出生缺陷为监测对象,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儿及7天内死亡的新生儿。

1.2资料来源

我院于2009年10月01日-2012年09月30日上报的出生缺陷报告卡。

1.3监测方法

对院内发生的畸形儿由助产士或产科专家负责确认,收集照片、辅助检查报告等资料,填写“围产儿情况调查表”及“出生缺陷儿登记卡”,上报至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统一录入省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2结果

2.1出生缺陷发生率:2010年-2012年围产儿数为19236例,出生缺陷数为143例,发生率为7.43‰。具体见表1。

表13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年度围产儿数出生缺陷上报数出生缺陷发生率(‰)

20105600366.43

20116085355.75

20127551729.54

2.2出生缺陷发生顺位及构成比:从出生缺陷类别来看,前10位分别为唇裂、指趾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马蹄内翻足、腹裂、脊柱裂、先天性脑积水、尿道下裂、外生殖器畸形。见表2。

表2出生缺陷发生顺位表

出生缺陷类别2010年2011年2012年

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

唇裂411.11617.1422.78

指趾畸形411.11514.2968.33

先天性心脏病38.3325.711926.39

唇腭裂25.5638.5722.78

马蹄内翻足25.5625.7111.39

腹裂25.5612.8611.39

脊柱裂12.7825.7134.17

先天性脑积水12.7838.5756.94

尿道下裂12.7812.8645.56

外生殖器畸形12.7812.8622.78

2.3出生缺陷相关因素

2.3.1从出生性别来看:在143例出生缺陷儿中,男性80例,发生率4.16‰,女性57例,发生率为2.96‰,男性出生缺陷发生高于女性。

2.3.2从产妇年龄来看:不同年龄孕母缺陷儿发生率高低依次为>35岁、30-岁、20-岁、25-岁、<20岁。见表3。

表3不同年龄孕母缺陷儿发生情况

年龄(岁)围产儿数出生缺陷儿数发生率(‰)

<2057723.46

20-7727698.93

25-6923365.20

30-2683248.95

>351326129.05

合计192361437.43

2.3.3从产妇文化程度来看:不同的文化程度缺陷儿发生情况不同,初中文化的产妇构成比最高,为84.62%,其次就是大专及以上产妇,为5.59%。

3讨论

3.1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2012年出生缺陷发生率较前2年有所增高,这与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孕前保健质量提高有关,随着出生缺陷诊断水平提高,能够诊断缺陷类别发生了变化,促使出生缺陷检出率增高。

3.2出生缺陷发生类别比较:我院3年前5位缺陷为:先天性心脏病、指趾畸形、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及神经管畸形,与卫生部2010年公布的全国前5位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指(趾)畸形,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神经管畸形[1]排序相同。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随着医学诊断水平提高,使一些不能明确诊断心脏病得以确诊,进一步提高我院超声诊断水平,在孕期尽早筛查出先心病仍是工作重点。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为0.36‰,居出生缺陷发生率第五位,匈牙利有研究表明,补充含0.8mg叶酸的多种维生素能预防神经管畸形,同时还对预防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尤其是室间隔缺损)等其他畸形也有显著效果[2],我市自2009年实施农村孕产妇增服叶酸项目工作,可以有效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发生。

3.3出生缺陷发生性别比较:我院出生缺陷儿男女比例为:1.404:1,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这与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更易发生基因突变,且更有可能与具有缺陷的卵细胞结合有关。

3.4出生缺陷产妇年龄比较:大于35岁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一方面因为卵巢功能的退化,产生卵子质量下降,胎儿染色体畸变率增高,发生缺陷可能性增高;另一方面高龄孕妇思想麻痹,孕前孕期保健意识不强,应加强该年龄段妇女的优生遗传知识教育和孕产期保健服务。

3.5出生缺陷产妇文化程度比较:初中文化产妇发生出生缺陷可能性最高,与孕母文化程度低,对孕期保健知识了解不够,保健服务不到位,出生缺陷发生可能性增高

3.6为了降低出生缺陷儿发生率,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干预:加强婚前保健,推广免费婚检;积极宣传倡导,加强健康促进;规范孕期保健,规范服务内容;加强队伍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做好新生疾病筛查工作,使出生缺陷儿及时得到治疗和控制;加强出生缺陷科研工作,提高缺陷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海丽,陈源鸿,王丽平.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监测与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50-53.

[2]孟凡萍,张新华.2000-2009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