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数学《可能性》的教学谈课改理念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1

从小学数学《可能性》的教学谈课改理念的渗透

林妙芬

林妙芬福建省龙海市榜山第二中心田边小学363100

小学数学《可能性》单元中包括“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不确定现象可能发生的结果”及“可能性的大小”,这些内容密切联系、前后贯通。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一个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学得枯燥、没兴趣,我采用课件与分组做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体会及通过设计各种活动进行有关知识的构建,当堂测评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共同进步,使学生对于“不确定现象”由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我把“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定为教学重点,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效果很好。反思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关注到以下几点课改理念的渗透:

一、教学思路的转变,注重让学生探索。

实施课程改革主阵地的课堂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适合新课程的特点,是我一直在认真探索的问题。在《可能性》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力求生动有趣。授课时采用启发式,让学生扮演主角,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觉得教师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学素材间的多维互动。在师生互动中,学生对“可能性”的知识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在教学“可能性”时,我让学生自己来讲述生活实例中确定和不确定的现象,并让他们尝试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观察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投身其中,激发了学习动机,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教师要根据《可能性》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教学中我及时鼓励学生大胆举手、踊跃发言、展开讨论。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导致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可能性》的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学得枯燥,我在教学的第一时间创设情境,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纸牌游戏,让学生随意摸牌,让学生猜牌的颜色,通过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产生如饥似渴的学习欲望,使他们感到可能性的知识与现实有关,学会“可能性”的知识对自己的成长很重要。可见,从现实生活引入新课,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进行教学设计,创设生活化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我讲课过程中用多媒体展示了摸奖游戏,体验“可能性”的大小,还用课件展示与可能性有关的各种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数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中要充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数学课堂,利用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视野开阔,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五、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特别关注学困生,让学困生通过努力也能够看到进步;在难点的突破上,要考虑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在练习的设置和作业的布置上,要让学困生能达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在组织教学上,要适时适度地激励学生进步、成功,激励学生学好数学。我在教学“可能性”时,让每个学生来讲述生活中“可能性”的例子,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学困生,共同进步。这节课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形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每个学生都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了“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在教学本节课时,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数学情境,真正做到了“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在课将结束时,我还有意用富有激情的挑战性的语言提问学生:“我们的数学可能学好吗?”“一定能吗?”学生们情绪高涨!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会有优点,也会有缺点,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要自己用心去教,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就不会对不起学生、对不起自己。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凭借多媒体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