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有效利用练习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谈如何有效利用练习册

于永梅

于永梅吉林省临江市第四中学134602

记得我念书的时候还没有练习册,我们的书包很轻,课桌也很干净,除了几本教科书(32开)以外,就是装着钢笔、铅笔和橡皮的文具盒。习题都在书里,不多,但是很精练。上初一的时侯,我的班主任教数学,我就酷爱数学,做数学题很上瘾,感觉是在做游戏,曾经把数学书上的练习题反复做了三遍,基础打得很牢,现在我都没忘。上高中时,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巩固知识,老师就用钢板刻写习题,油印出来,让我们做。练习册大概是在90年以后出现的,的确,它的出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为教学提供了方便。但是,由于监管不善,现在练习册泛滥,有数量没质量,给学生增加了学习负担。所以,如何有效利用练习册应该是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我就根据我在教学中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认真浏览,做到精选

随着编写练习册的开放,各种分门别类的练习册涌向了市场,真可谓五花八门。推销练习册的商家也应接不暇。由于出版社监管不够严格,书店里的练习册也存在质量问题。这样一来,如何挑选一本适合教学的练习册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很重要。我的经验是三点:首先,我们要看看练习题内容是否符合考纲要求。有的练习册根本没有根据考纲要求编写,习题没有侧重点,基础题少,偏题、难题较多,严重违反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样的练习册一旦选中,既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浪费时间,题做了不少,结果是事倍功半。其次,我要看看是否遵循教材的内容。有的练习册,看似题型和难易程度都符合大纲要求,如果你认真做起来,就会发现有很多毛病。教材是每学年都要修订的,可是教材更改了,练习册的习题却不改,导致了练习题不配套的现象。再次,教师选择练习册还应该把握好习题的量。有的练习册很薄,内容少,不够全面,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训练不到位;有的练习册内容太多,很多教师只注重做题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搞得教师、学生都很辛苦,也是事倍功半,无益于教学效果。

二、随堂利用,减轻作业负担

高效课堂的主要操作之一就是当堂检测,而练习册每一课的内容都是根据教科书中的知识配套练习,因此,练习册被教师用来指导学生理解、消化当堂学习内容是最方便、最省事、最有效的练习方法。比如,拿英语练习来说,英语练习册每单元都会有语音、单词、短语、时态、句型及其它语言要点并根据“四会”不同程度的要求编写的。练习册上有单词辨音、词形变化、连词成句、填空、选择等练习,及时解决能够使学生们加深印象、打实基础、把握重点,同时还可达到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目的。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多数练习册是以一单元或一章的内容按照题型分类编写的,所以,要想利用好练习册,教师要多辛苦、多费心,把当堂用得上的最基础的简单的习题挑选出来,拿到课堂上用,做到最基础知识当堂学、当堂消化理解。教师可以把剩下的综合性比较强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这样既可以把最基础的知识及时练习,还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三、整合取舍,有效练习

1.所选的练习题要具有代表性、针对性,能使学生通过这些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能利用所学知识来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能力。大多数学生能在老师预计的时间内完成。对于一些偏、怪、极难的习题可以留给少数学得极好的学生作为课外作业。

2.所选的练习题要根据课标、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来组织编辑;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由基础到综合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及相关知识的链接。

3.所选的题量是根据某节、某章在整个学科教材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来确定,重点知识的章节选择的练习题量要大,非重点内容可一笔带过。题量的多少要依据重点、难点而定,依据学生学得好坏及存在的问题而定,要根据本省中、高考命题的方向而定。

四、检查、批改与辅导

1.布置学生做练习,检查是一定的,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检测,有练习就要有检查。当然,检查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试题的难易程度而定,如集中检查、随机抽查,对于不自觉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随时找题,来确定是否是抄袭别人的。学生在做练习期间,教师要加强督促,确保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不依赖别人、不抄袭别人、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布置学生练习题一定要有检查、有批阅,如果时间允许,必须是全批全改;若时间不允许,必须从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抽出半数以上的学生练习题对比批阅。只有从批阅学生的练习题中才能发现问题,才能知道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讲解才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同时,二次批改也很重要,教师批学生的作业仅仅是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学生要自己改正过来,让他们彻底明白,这就需要老师进行二次批,批了而且改了才会起到批改练习的真正作用。

3.批改后的辅导。辅导要做到个别辅导和集中辅导相结合。学生中个别问题单独辅导,错题面批面改,错题重做,选同类题再练再改,直到真正弄清弄懂为止;对于全班绝大多数不能过关的问题要统一讲解,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将问题发散拓展,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直到学生能消化理解、能举一反三,再选同类题进行训练。

当然,不同学科定的配套练习不同,内容安排不同,练习的实效性也不同。以上只是我个人在使用练习册上的一些愚见,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