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3

探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张亚苗

广州雅居乐玉湖幼儿园张亚苗

一、引言

随着时代进步,教育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幼儿学前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以及隔代教育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溺爱”、“娇生惯养”这种情况并不少见,造成对幼儿生活方面大小事务,几乎是一切包办,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本论文基于十年幼儿教育经验,通过实际情况观察及实践总结所得。

二、幼儿行为习惯发展的现状

现代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此,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平常爸爸妈妈都是上班一族,孩子的一日生活也就由爷爷奶奶照顾了。隔代的原因,孩子更加受到宠爱,很多事情都是由爷爷奶奶代劳,导致很多孩子的自理能力偏差,一些坏习惯就这样从小养成了。因此,孩子来到幼儿园这个集体里面,很多事情都不能独立完,或出脱离群体的现象。由于这种情况,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什么呢?它包括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这些将影响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乃至思想品德。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但需要老师引导孩子学会生活自理、文明礼貌、乐于分享,这个过程需要耐心教导,讲求方法。还需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一起配合来教育孩子。

三、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幼儿的行为习惯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小则影响日常生活,如饮食,个人及公共卫生,学习等。大则影响个人的思想品德,如文明礼貌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孩子的人格健全,这些都将影响孩子长大后的独立自信、与人沟通的能力。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一生。”这说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了好的行为习惯,许多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如此重要,但实际生活中,由于每一个幼儿的生活背景和个性不一,往往在实际操作中都会出现“教不会”或者“不会教”的情况。而现代生活中孩子往往是家庭的重点,因此孩子的行为习惯问题往往成为家庭矛盾的焦点。造成日常家长十分苦恼与无奈。那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引导呢?以下将介绍几个方法。

(一)观察法

让孩子学会观察,通过观察来习得新知识。我班的孩子年龄平均3岁半左右,一些孩子的行为习惯非常好,很多事情都能独立完成,例如,穿衣、脱袜、吃饭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但有些孩子,穿衣服还是不会。一天,天气突然变冷了,孩子都穿上大外套,午睡前,孩子都在床上忙着把外套、袜子脱掉。唯有巩亮小朋友就在那里哭,我走上去问怎么回事,他边哭边指着拉链说:“我不会拉。”当时,我看到他这样子,并没有马上帮他把拉链拉上,而是先安抚他不要哭。然后,我让全班孩子安静下来,并找了一个自理能力较强的孩子出来示范拉拉链,还有示范她是怎样穿脱衣服的,让大家一起观察。接着,我举出一些相反例子,让不懂穿脱衣服的孩子去作对比,从中找到自己的缺点。这就是幼儿园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观察法。孩子通过认真观察和学习,自主学会辨认是与非,好与坏,激发孩子的自理能力积极性。

(二)转移注意力

对待孩子抗拒的事物不能直接强迫孩子去做,这只会适得其反,我们需要方法来引导。孩子总喜欢新奇的事物,我们将本来平淡的事物加以装饰就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改变孩子对事物的看法,使其更容易接受本来抗拒的事物。

想起刚接手这班孩子时,每当吃饭都觉得头疼,吃得又慢,挑食又厉害。有个孩子看到老师分餐就哭着说“不要吃菜。”老师也不能强硬给她吃,一吃就吐。有的孩子饭也不肯吃,一开饭,就跑得老远的。看到这些孩子,我首先跟家长反应情况,同时,我也翻阅很多书籍及上网查资料。于是,我在每顿饭前都会跟他们进行聊天,讲解食物对人类有什么营养,把一些菜的名字改成孩子喜欢听的,例如:炒饭,里面有非常多种颜色的菜和肉,我会把名字改成“七彩饭”,让孩子觉得这个名字非常新奇,对这个食物就产生兴趣,孩子就会喜欢吃了。就这样,我们班很多孩子对饭菜就不会那么抗拒了,虽然,还是会有几个孩子需要老师督促的,但在老师提醒下,还是能吃半碗饭菜。老师与家长沟通过程中,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进餐情况也是比较挑食的,因此,我把幼儿园的这套方法跟家长分享,希望孩子都不会对食物有抗拒感。每个孩子正处于长身体时候,提供营养、健康的食物是非常重要的。

(3)榜样法

老师、家长必须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的修养主要体现在平时的礼貌上,如何让孩子懂得礼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古人有曰:赠人一言,重如珠玉,伤人一言,重于剑戟。可见语言文明的重要性。曾经有很多机会去一些幼儿园参观、学习或交流,让我感触很深,有些幼儿园的孩子很主动地和客人老师问好、打招呼,显得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而有些幼儿园的孩子却要老师再三提示,才腼腆的和客人问好。前者,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已在孩子心中习惯成自然,内化得根深蒂固,后者可见教育程度不够力度,习惯成自然的养成教育得不到体现。回到我们班上,我特别留意了自己班孩子在礼貌方面的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的孩子属于后者,究竟孩子怎样才能主动问好呢?其实,老师跟家长都是很大关系。首先,家长每天接送孩子的时候都没有注意到礼貌这方面,也可能是由于我班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接送的缘故。每次都是匆匆忙忙的,老师都是在电话上跟父母打交道,见面机会很少。而老师与老师之间在幼儿园见到面也少打招呼。孩子每天对老师时间比对自己父母时间还要长,3到6岁的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老师就是他们的榜样,老师不讲礼貌不主动问好,他们也跟着不讲礼貌不问好了。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礼貌用语并让孩子学会使用这些礼貌语,例如“请、您好、晚安、再见”等。每天激励孩子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告诉孩子对着别人讲这些话,别人听了会很开心。我们老师之间也开始互相问好,告诉孩子,当听到别人跟自己问好的心情是怎样的。另外,我们还在幼儿园大门口开展“礼貌小天使”早接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感染家长,影响我们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由此可见,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跟老师也起到很大的关系。

老师要做表率来引导、教育孩子;通过表扬强化孩子的好习惯,通过批评来弱化孩子的坏习惯。现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懂得与人分享,例如:玩玩具时间,老师一分玩具,有几个孩子就会二话不说,先霸占一框玩具。然后别的孩子都没有了,老师会叫这些孩子给点其他小朋友,孩子马上就说:“这是我的,这是我的。”现在很多孩子都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分享。遇到这种情况,我首先不会强迫这孩子要分享。而我会采用另外一种教育方法来告诉孩子分享是应该的。接着我再去拿了一些玩具过来跟另外一个孩子说:“宾宾,张老师把我玩具分享一些给你吧!我们一起玩,好吗?”然后,我们俩就在那里搭起了城堡来,其他小朋友看到那么漂亮的城堡都走了过来围观。这时候,我就进行随机教育,跟孩子们说:“玩具跟别人分享会更好玩,你们看,我和宾宾搭建的城堡漂亮吗?”孩子都异口同声地说:“漂亮!”而刚刚不愿意跟人分享的鸿妤小朋友就低着头不好意思了。经过这件事后,我在班上只要看到哪个孩子愿意跟别人分享的,我都会马上在集体面前表扬他,鼓励他继续延续下去。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中,都会运用多表扬少批评孩子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五、家长与老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学校单方面教育就能养成的,需要家长与老师共同培养。有句古话“三岁定八十”,孩子这个年龄段,是培养的良好时机,家长与老师必须要达成共识教育孩子,让孩子在这个幼儿阶段中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在教育上,家长就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因为,老师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家里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而不是盲目去迁就孩子。因为独生受宠的原因,现在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有一天下午睡醒,孩子们都在自觉地换上自己的鞋子,并把拖鞋放回到鞋柜,只有准准小朋友的拖鞋还是乱放着,然后,孩子们都在吃水果餐了,我就问今天谁的鞋子没有放好呢?大伙都大声回答“我的放好了。”准准也说自己的放好了,接着我把乱放的那双鞋子拿过来给大家看,全部都指向准准说:“是准准的。”准准马上放下水果,走过来拿鞋子。然后,我就批评他:“今天不是第一次忘记放鞋子了,连续几次都这样,假如明天再忘记放鞋子,我不会请你吃水果餐。”然后,我在孩子面前也严肃地嘱咐:“明天开始,哪个孩子没有把自己事情做好的,不会请他吃水果。”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接到准准家长的电话,准准妈妈说:“张老师,昨天你批评了准准吗?”我想了想说:“哦,对!我让他以后要记得把鞋子放好!”然后,家长就吞吞吐吐地说:“呃……老师以后能不能批评的时候不要那么重,因为,准准今天早上一直不愿意上学。”听了这话之后,我觉得自己确实要先反省昨天批评孩子是不是过于重呢?但是,家长这种教育方法对吗?陈大惠老师策划监制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论坛系列纪录片《圣贤教育改变命运》里有一句经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常常都说,为了教育好孩子,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达成共识,但是,就这样的一个批评,家长和孩子都承受不了。我认为,孩子有时候该批评还是要的,要让孩子学会知错就改的道理。而家长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引导孩子改正错误,不是帮孩子求情,迁就孩子。作为老师,家长给予我们的肯定是很重要的。

在多年教育经验中,我与家长沟通时都会讲到一个问题,请他们在每天接孩子的时候不要第一句就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学了多少个字啊?有没有学算术啊?”等等。3到6岁的孩子应该学习一些社会知识以及自然知识。不要太过早让孩子进入小学化,知识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积累的,所以,不要害怕孩子的学习问题。幼儿园需要孩子学的不是知识而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幼儿园主要的教学课程。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健康成长和将来融入社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在3到6岁这个阶段这个时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关键时期。老师要在这阶段帮助孩子消除不良习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礼貌、乐于分享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