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的经济学思考

/ 2

外包的经济学思考

齐健健李学军

摘要: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来探究外包领域存在争议的问题,包括在比较优势理论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指引下,对外包决策框架、外包风险以及外包前景作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比较优势理论;核心能力;外包风险;外包决策

中图分类号:F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6-0078-02

收稿日期:2009-03-02

作者简介:李学军(1970-),男,陕西人,副教授,从事战略管理和市场营销研究;齐健健(1981-),女,山东烟台人,从事战略管理研究。

随着管理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外包日益成为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哈佛商业评论》把外包模式评为过去75年来企业最重要的管理概念和经营手法,足见企业为获取竞争优势而逐渐将外包看做一种重要的发展战略。外包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在外包领域的研究中却存在着各种争议需要解决,本文就是试图运用经济学的理论解决外包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比较优势理论对外包决策的指导

1817年,李嘉图在他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LawofComparativeAdvantage)是对斯密的绝对优势的一个发展,他认为,生产一种物品机会成本(为了得到一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低的人被称为有比较优势。贸易的好处是根据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一个可以用较少量投入生产物品的生产者被称为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绝对优势)。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这是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一)外包决策中存在争议

长久以来,学者对外包决策模型一直存在着争议,其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观点,分别是:

1.Venkatesen(1992)提出了一个一维判断模型,即只根据“是否核心部件”这一指标来进行外包决策,是核心部件则自制,实行纵向一体化,反之则采取简单采购的方式。

2.Quinn和Hilmerw(1994)构建的二维模型比Venkatesen的模型更加实用。该模型设置了处于核心与非核心之间的“灰色”地带,并提出了与外部合作的外包策略。

3.Olsen(1997)的采购模型,与上述两种模型相比,该模型不涉及自制问题,属于完全外包模型。

(二)从比较优势理论角度审视外包决策模型

对于外包决策模型存在的这三种观点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如果我们从比较优势理论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些观点,就会发现一些问题。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尽管一个人在两种物品中都有绝对优势是可能的,但一个人在两种物品中都有比较优势是不可能的,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一种物品机会成本的倒数。如果一个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较高,那么他另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必然较低。所以企业只能专注于一种“物品”,既不可能完全外包(不涉及自制问题的公司,除非他的比较优势在于对各种资源的调配、组织或整合,否则只会导致空壳公司的出现),也不可能同时专注于两种“物品”——即专注于核心能力又专注于“灰色”地带。这是因为核心能力与灰色地带只能有一个具有比较优势,具有比较优势的才是企业应该专注的。然而单纯地根据“是否核心部件”这一指标来进行外包决策,也是不合理的,因为核心能力通常有多种技能构成,如果某项技能的机会成本少于整体核心能力的机会成本,那么该技能与整体核心能力相比就具有比较优势。为了使企业最优发展,企业就应该外包其他技能,即使这些技能属于核心能力的构成部分。

(三)比较优势理论对外包决策模型改进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企业在进行外包决策时首先应该去比较各项非核心技能、核心能力的各项技能以及整体核心能力的机会成本,从中找出最具有比较优势的技能,然后再考虑外包技能的范围。

二、新兴古典经济学对外包的影响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以及国际贸易实践的发展,出现了以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为基础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克服了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上的许多缺陷,其对外包产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点:

(一)新兴古典经济学交易费用的引入解释了外包风险的存在

新兴古典经济学用专业化经济来替代规模经济那种纯技术概念,并且引入交易费用的概念,从而产生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即专业化一方面提高了生产率,使决策者拥有更高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多样化消费的偏好,专业化必然意味着要从其他专业的决策者手中购买更多的商品,这就需要支付更大的交易费用。由于这个冲突,当交易效率低下时,分工的好处被交易费用造成的福利损失所抵消,人们选择低分工水平即自给自足,不需要国内和国际贸易。显然在外包这种分工中这种“交易费用”也是存在的,外包中的这种“交易费用”不仅包括实际的“外包交易费用”,还包括“外包管理费用”和“外包损失成本”(原因在后面有详细的叙述)。这种“交易费用”与分工好处的抵消无疑加大了外包的风险,而且随着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必然意味着要从其他专业的决策者手中购买更多的商品,这就需要支付更多的交易费用,外包的风险也变得更大。新兴古典经济学引入交易费用的概念合理解释了外包风险存在的原因——外包所带来的专业化经济的好处与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

为了规避这种外包风险,我们可以给出简单的会计公式用于粗略判定外包风险:规避外包风险值=外包带来年最低的收益-企业自制带来年最大的收益-年平均外包交易成本-年外包管理成本-年平均外包损失成本。

1.外包带来年最低的收益:企业将原本投资于外包业务的资源转移到其他业务带来的收益-外包合同中规定的企业应支付给承接外包业务者资金。

2.企业自制带来年最大的收益:企业原来投资于外包业务时带来的收益。

3.年平均外包损失成本:外包价值链中的某项业务,对价值链内部联系,纵向联系(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和渠道的价值链之间的联系),相互关系(企业内部与其他业务单元的种种相互关系)造成的破坏导致的企业成本提高,称之为外包的损失成本。

只有在规避外包风险值大于等于零的情况下企业才可以考虑将业务外包,否则外包的风险太大,失败的可能性也太大。我们可以把规避外包风险值等于零时称为外包最低保险值。这一算式的变量都是软性的,很难从账面直观得到确切的会计数据,但可以粗略的进行一个初步判断。在算式中之所以要加入外包的损失成本,是因为随着竞争激烈的加剧,更多的企业为了获得成本优势,把目光投向价值链内部联系的经济性,纵向联系的整合和业务单元价值链的共享。所以此时外包价值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考虑它是否破坏到整合、共享和经济性。因而在考虑外包风险时,认真地审视外包对各种联系的破坏是不可或缺的。

(二)外包作为企业获得内生比较优势的新手段,前景广阔

新兴古典经济学,将由于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决策造成的事后生产率差别称作内生比较优势,而将以外生给定的个人之间的技术和禀赋差异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概念称为外生比较优势。基于分工造成生产率差异的内生比较优势能够随着分工的逐步发展而不断演进,而且内生比较优势的演进是加速知识积累和生产率内生进展的动力,而且分工存在自我繁殖的机制,因此基于分工和专业化的内生比较优势的演进就成为一国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持续不断的源泉。这就预示在企业外生比较优势(企业原始资本的差异)既定的情况下,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外包使分工更细,更专业化来获得内生比较优势,加速知识积累和生产率内生繁殖,来推动企业持续不断前进。所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外包不仅是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专业化分工工具。

参考文献:

[1]曼昆.经济学原理[M].梁小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3.

[2]徐姝.西方业务外包研究成果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12):12.

[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276..

[4]向国成,等.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三大转变[EB/ol].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2721.

[5]杨小凯,等.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J].文献综述经济学,2001,(1):1.

[6]刘建江.比较优势理论简述[EB/OL].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23098.html.

(责任编辑:袁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