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态,安心执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阳光心态,安心执教

王哲君

(福建省南安市毓元中学,362300)

摘要:教师压力过大、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专业素养与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职业倦怠,可通过师德教育、促进专业发展、增加获得感、增强荣誉感、提升幸福感、校园文化建设等手段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关键词:职业倦怠成因解决办法阳光心态安心执教

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教师的执教之本。从总体上看,我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不错的,但是近年来,少数教师因职业倦怠而引发不良师德行为,造成难以挽回的社会影响,与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就近阶段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职业倦怠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些探讨。

一、为什么教师会产生职业倦怠

1、教师的工作及思想、心理压力过大。

长期以来,教师被看作一种神圣职业,本着奉献精神,教师们长期超负荷工作,令教师们有些喘不过气;加之主管部门的严苛管理、家长对教师们的高期待、师生冲突时教师的孤立与无助,时刻悬在教师头顶的学生的安全问题;还有教师工资、职称以及教师的家庭压力等问题,这些都使教师不堪重负。

2、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大多数教师是怀着梦想走向讲台的,但是他们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农村教师)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自己的职业理想、个人奋斗目标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以致工作的热情降低,慢慢的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和冲动,逐渐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倦怠。尤其,收入水平的整体偏低、晋级晋升的机会渺茫、绩效考核的炒作、学生难以管控而导致的师生冲突使他们往往表现出厌教情绪、对事业无追求、对学生不关心、对学校大事不过问,日复一日按部就班地工作,缺乏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更缺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敬业精神。

3、部分教师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不足。

农村办学条件落后,教师编制紧张、培训不足、教师男女性别失调;部分教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教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育要求;极少数年轻教师无心眷恋农村,不思进取,学习不深入,工作不虚心,教学不投入,学情不研究,课堂教学效果低效。

二、如何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1、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师德素养。

一是要切实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用习总书记在各个场合对教育教师的重要讲话精神武装教职工的头脑,呼唤教育情怀,打造“四有好老师”队伍。二是要突出教师理想信念和敬业精神教育。培养广大教师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勤学精神。要求教师争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甘为人梯、育苗护才的榜样。三是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人才观。组织师德师风主题演讲,讴歌和弘扬“最美教师”精神,开展人生观、价值观讨论,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四是绩效考核、评优评先以及职称评聘要客观公正,真正把品德高、业务好、贡献大的教师推上去,让教师服气,引导教师比学赶超、争先创优。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师事业成就感。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桶水的来源在于不断学习,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教师因学习而来的广博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课堂魅力无疑会增强教师的成就感。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学校可以向教师推荐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有组织地开展一些阅读活动,通过读书加深学识底蕴,提高教师素养,让教师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不断进步。

其次要开展校本课题研究。研究的问题应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的困惑,由于与教育教学实践相关,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可以有效地促进其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再次要开展案例研究。以某一具体的课堂、班级为研究对象,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强化教师实践智慧,发展教师反思能力。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同一内容的不同教师可以有不同的讲课风格,发挥各自特长,执教者个体反思,辅以同伴互助来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学校要健全促进教师个体努力的机制,规划成才工程,通过整体推动、分层推进、重点督导等手段,培养老中青教师,使每个年龄段的教师队伍里都有其优秀杰出代表,激发全体教师追求卓越,让理想在继承与发扬中升华,让追求在实践和思考中提高,使广大教师在事业上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3、人文关怀,让教师多一些岗位幸福感。

教师的幸福感来自于领导的关心、同事的理解、学生的拥戴和家长的信任。学校领导若能通过开展“关怀活动”主动走进教师群体中去无疑对广大教师是一种巨大的关心和鼓舞。校长应该贴近教师,了解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倾听教师的心声,理解教师的诉求。

学校应当按“以人为本”、“和谐校园”的要求,努力营造人本的、和谐的校园氛围,增加精神食粮的投入,为教师减压,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育教师阳光心态。在学校教职工中营造积极向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局面。积极打造合作型团队文化,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采取团体评价方式,团队共享奖励,教师荣辱与共,互相帮助,紧密合作,使学校教师队伍形成充满凝聚力、向心力的和谐团队。

4.弘扬正能量,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

“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学校要正面引导教师树立职业荣誉感。当一线教师的权益受到侵害,要理直气壮地拿起法律武器去保护他们,这样才能保护整支教师队伍的职业荣誉感。学校要着力培养并推荐老师参评各级各类优秀教师,大力弘扬优秀教师事迹,让优秀教师成为社区家喻户晓的先进人物,成为同事尊重、学生拥戴、家长信任的的楷模。

总之,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假如我们的社会能够如习总书记说的那样----“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那么消除教师倦怠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高岚.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06.

[2]王莉.王俊刚.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J].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