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1

如何促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黄云容

黄云容(贵港市港南区木松岭学校,广西贵港537100)

生成性教学强调课堂进程的可变性,关注学生的生长和建构,它不仅有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对于新课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有巨大意义。但是,在课堂上如何促成学生有效生成,面对各色生成,教师又该如何应对,这是教学实践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一、没有新生成的课堂不是真实的课堂

无论教师在课前如何精心预设,都是基于教师多年的经验和认识规律基础上的预设。而学生有他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他自己的能力水平,教师在备课时候应尽可能地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但是与学生之间存在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如果教师意识到这样一个客观存在,就能够容忍学生在课堂上突发奇想。相反,课堂如果是一池静水,无波无澜,很可能是虚假的遵守遵纪。

一节课有着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评价它价值的大小。否则,教师的语言无论如何华丽,内容无论多么的深刻,手段无论多么的现代,都是一节没有实际价值的课。而学生参与的深浅,体现为学生课堂上的困惑、矛盾、冲突,以及顿悟之后的心领神会,这才是一堂真实的、有价值的课堂,是师生一起相互启发,相互推进的课堂。所以一节好课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它有没有生成性,有没有新的生发,就如春天的树有没有新芽,有没有本该的勃勃生机。

二、重视生成,更要强调预设

在教师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地提出重视意外生成必要性的时候,很多人却走向另一个极端:既然生成性教学强调课堂上的及时生成要突破课前的预设,那么索性就不要课前预设了。在课堂上教师由着学生随性而发,信马由缰,使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这样做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是错误的。

重视课堂的机动、灵活,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缺失了课前的精心预设,必然会对学生的各种生成缺乏调控,导致课堂上的盲动无序。如何做到课堂上学生的“活”而不乱,人性与理性相结合,完全有赖于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只有精心预设才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意外生成,拥有更强大的柔韧性,不管学生如何生发,使课堂都能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目的。面对新生成,教师能够胸有成竹,调控自如。好预设就像如来佛的手掌,可以无限扩延,任凭孙悟空的腾挪跳跃。所以,注重课堂的生成效果不是不要预设,而是对课前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关注预设下的生成

生成性理念使教师追求学生的新动态、新发现,但现实是学生或南腔北调,或不着边际,或没有反应,只等着教师的灌输。教师不了解他们脑子里的想法,最后又回到教学的老路上,按自己的思路完成教学。其实,生成就是生长和建构,生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预设下的生成,另一类是超出教师预设的生成。无论哪一类,都是学生通过自我构建的成长状态。既然突破预设的生成并不多见,那么教师就应通过自己课前的精心预设,课堂上良好的心态推动预设内的生成。

那么,如何推动预设内的生成呢?实践中笔者逐渐认识到只有预设为课堂留足空间才能促成学生自己的生成。

1.明确《课标》要求,有效整合教材

抓住核心,突出重点,从而在预设中把空间留对、留足。比如,讲《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笔者只选择了服装一项,呈现各个时期服装的变化,以及自己的一些照片,让学生体会服装的变化是历史变迁中的一个缩影,它与社会变革之间紧密相连。在这一课中除了服装还有传媒、交通、风俗等等方面,可以留作空白给学生研讨。

课堂上既有教师的行为示范———探讨服装的变迁,也给与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讨论去印证近代人们日常生活风貌的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紧密相连这一规律,学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生成自己的新认识。把空间留给学生,就能促进学生的课堂生成。

2.搭台子给学生表演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课知识点众多,传统预设就是细解各个知识点,就是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这类课的课堂上进程容易无波无澜,导致过程的乏味。但是如果在预设中留足空白,把舞台让给学生来探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课堂呢?

笔者这样设计教学:首先,对于西藏部分的预设是呈现资料,让学生通过史实分析出西藏问题解决是基于中央和地方的双重努力:一方面是政府的措施得力,一方面是地方支持。其次,给学生留足时间,促使他们印证其他地区问题的解决是不是也有类似两方面的原因。

总之,生成性教学是一种观念,它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一切先进理念相互渗透、互相补充。比如它与情景式教学就有共同的取向,在创设的恰当情境当中,推动学生的预设内生成,也有利于学生的预设外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