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脉络突出思路彰显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1

厘清脉络突出思路彰显方法

傅明峰

傅明峰江苏省南京市六合高级中学211500

摘要:本文就分析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2关于《曲线运动》一章相关章节教学内容的变化做一对比研究和梳理,力图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思考编者为什么要这样排序?他的目的是什么?进一步熟悉本章节的知识体系、教学要求,挖掘渗透其中的物理方法,并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的做法和反思,达成“用教材教”,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实践做法优化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是否善于对教学内容和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现如今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中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基于这样考虑,笔者就分析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2新、旧版(这里的新版是指2010年4月第3版而言,旧版是指2006年12月第2版,下同)关于《曲线运动》一章相关章节,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的做法和反思,进而了解整章的知识结构,思考编者为什么要变动?目的是什么?熟悉本章节的知识体系、教学要求,挖掘渗透其中的物理方法,真正做到“用教材教”,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益。

一、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做法

重新建构教学过程,创新教学设计,优化物理教学。就以第一节为例,根据以往的经验,由于旧版的第1节“曲线运动”内容相对要少,即只有2个二级标题: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的设计和教学过程回旋余地大,能较多设计一些演示实验和播放视频,这样一堂课教学也显得紧凑、丰满,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和合作也比较充分。当然,我们也会发现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甚至将1、2节合在一起上,这种做法轻视和弱化第1节的教学,再硬扯上第2节,生熟不均,效果显然是差强人意,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而新版将第1、2节组合在一起,并进行重新编排,内容增多了,造成教学时空变窄了,为了课堂的完整性,实际教学中要么打压学生自主活动的需求,一堂课显得满满当当,当堂巩固就来不及实施,教学效果也就打了折扣。有的老师干脆就分为两课时来上,似乎有回到了老路上来。

那么,如何克服上述现象呢?

笔者采取变通新版教材中的知识结构,重新建构教学过程,创新教学设计,如将“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内容前移,挪到“曲线运动的速度”中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后面,这样处理能够在讲解描述曲线运动的两个重要的物理量——位移和速度之后,顺势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接下来再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不仅讲速度的合成与分解,还要介绍位移的合成与分解。再如一般抛体的运动,直接挪到课外,指导学生去探究、寻找分析与求解斜抛的规律和方法,突出教学要求的差异性,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教学实践中的三点反思

1.“这节课你做不做实验”“你做了几个实验”“时间这么紧,内容还这么多,我是不打算做了”“实验在黑板上讲一下好了”,这可能是我们在课间经常听到的议论。课时是外因,但我们没有潜下心来认真研读教材,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所有这些是托词,是一种不思进取,不善于也不愿去研究的境况,我们也清楚在课堂教学中虽不可能将所有的实验都和学生一起亲自动手操作,但还是应尽量多安排一些。我们应坚信,教师通过语言讲解以及演算推理得出的结论,其信服度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或观察实验而得出的结论。正如物理教育家朱正光先生说的:“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就分明。”

2.选择适当的实验和事例,建立情境,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亲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启发学生思维,产生建立概念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意义建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不断地反思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每一节课后,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需要修正,有没有更好的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设计;对于课本例题、习题,要反思学生的解法是否有创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教学中难点如何突破,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其思维的障碍在哪里,如何帮助他们冲破这些障碍;在教研之后,要通过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学习比较,反思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变是为了永恒的不变”。另外我们也看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也在不断的整合和变化,越加显得完善和贴近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实际。同时也要求高中物理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使自己的个人行动理论及其支撑下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完善。只有反思的实践者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