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剪快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3

巧手剪快乐

曹高志

——创造性剪纸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曹高志

摘要:剪纸是一项古老的优秀民间艺术,它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土壤中,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让孩子参与剪纸活动,对于传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儿童年龄特点、童真的性格,给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人带来新的启示和全新的感受,同时能促进孩子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笔者所在的学校把剪纸艺术作为校本课程加以推广,多年来通过在剪纸教学实践中的尝试,尤其对中低年级学生开展创造性剪纸活动的教学方法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儿童剪纸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让学生参与人类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并为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美术教育活动义不容辞的责任。剪纸作为我国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纵观小学美术教材,剪纸内容的教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笔者所在的学校立足于实际情况,对剪纸课程资源作了深入的开发,并把它设置为校本课程加以推广,全校学生参与;设立“巧手斋”剪纸社团;定期举办展览、比赛活动。近十年来培养了一大批热爱剪纸艺术的学生,每年在县、市级以上的艺术节剪纸比赛项目中频频获奖,形成了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

剪纸教学实践中,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对如何开展创造性剪纸,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了许多有益的实践探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立足儿童身心特点,以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在剪纸活动中发现美、创造美,培养浓厚的兴趣

本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开设剪纸课程,让孩子一入学就接触剪纸。低年级段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发展成熟,但他们形象思维发达,富于想象,敢于创造。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从而为一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于是,在开展剪纸活动的初始教学阶段,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大胆撕、剪、贴,把认知、情感和能力结合起来,在各种游戏方式中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创造出稚拙可爱的剪纸作品来。这样的剪纸入门课使他们兴致勃勃地“玩”起来,感受剪纸活动的快乐。

例如其中的一个活动案例——《碎纸片的联想》:

在课余生活中,会经常看到一些孩子撕、玩碎纸片,自然而然地利用碎纸的形状、大小,拼拼摆摆,摆出了一个个诸如小兔子、小熊的动物,或一个个造型夸张的人物,或各式各样的玩具造型。这是他们不自觉意识对形象的创造和体验,单纯感受玩耍的快乐。于是我得到启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随意撕出或剪出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纸片,感受自由发挥的快乐;再展开联想,拼摆造型,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从以下几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游戏中学,体验乐趣

低年级儿童好奇心强,让学生处于趣味的活动氛围中,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探究的乐趣。课始,设计成剪纸游戏环节,教师示范拿起剪刀随意剪出不同的纸片,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启示。学生大胆尝试的心理被充分激发出来,剪刀在纸面上自由游走,各种奇形怪状的纸片出现在学生的剪刀下,如直线、曲线、波浪线、螺旋线等线形,方形、圆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等块面。紧接着,教师提出小比赛要求:每位同学剪出10块不同的碎纸片。游戏、小比赛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动手剪的兴趣和热情,也为下一教学环节的素材提供了充分的准备。(见图1、图2)

第二阶段:师生互动,激发联想

教师利用启发性的语言,如“这些纸片的形状像什么?”“倒过来、侧过来、斜过来看又像什么?”等话语,与学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拓展想象的空间。

第三阶段:小组合作,探究发现

进行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拼摆的形象像什么,别人的像什么。同学间互相启发联想。接着让学生的构思落实在手下,利用其它碎纸片添加或拼摆成完整的形象。然后小组成员合作,把这些形象创编成一幅有故事情节的画面。该环节有一定的难度,不能要求过高,教师巡回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见图3)

第四阶段:展示欣赏,师生互评

展示完成的作品,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互相学习长处,体验成功的情感,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总结评述。

例如小组作品《美妙的琴声》(见图4):这组成员在各自利用碎纸片拼摆出弹钢琴、蝴蝶、飞鸟、鲸鱼、老鼠等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组合拼贴,创作出情景画面:美妙的钢琴声引来自然界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许多动物前来聆听,童趣盎然。

该环节教师从造型、创意等方面引导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综合能力的发展。

第五阶段:课堂延伸,拓展视野

教师启发描述:天上的云彩尤其是火烧云时变幻多姿,我们可以联想看成花鸟虫鱼等形象;我们去旅游,在景点看到诸如“仙人指路”、“猴子上山”之类的美妙山峰……这些形象是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赋予的,具有诗情画意。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运用发现美的双眼,自然形成的各种美妙的形象就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比如水面的涟漪、花草树木上的纹理、动物身上的斑纹等,都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

进行课堂延伸,开展随时可行的创意思维训练,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生活经验与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通过各种途径,挖掘剪纸教学资源,丰富剪纸表现的题材。

1.在生活中寻找并积累剪纸创作的素材

低龄儿童的手指肌肉还没发育完全,在剪纸技法中,难以把握精细的形象。但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发现并感知生活中的事物形象,很多表现题材直接取材于生活中。比如学生作品《螃蟹》(见图5):造型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纹样装饰,然而稚拙的童趣和直率的艺术表现力正是我们成人所欠缺的。

2.剪纸绘本的图书是剪纸创作教学中的宝贵资料

绘本图书以画面为主,配以少量文字,以画面来串联故事情节,在内容和形式上比纯文字书刊更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迎合了儿童的心理特点。

搜寻绘本图书中的剪纸绘本让孩子阅读,儿童会自然受到剪纸画面的艺术魅力的感染。比如儿童文学剪纸绘本《远方的风景》、《四季的故事》、《老鼠嫁女》等书(见图6),故事内容充满童趣,剪纸画面充满民间艺术的风味。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故事本身的趣味性自不待言,又在自然而然中加深认识剪纸艺术,提升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教师以剪纸绘本为载体,延伸拓展,引领孩子们改编或续写故事,动手以剪纸表现,孩子的创造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3.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是儿童创造性剪纸创作的素材宝库

当今的儿童生活在现代科技生活中,卡通动漫充斥他们的视野和脑海,而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接触较为欠缺。近几年我们教育者已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国学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比重,强化母体文化对孩子成长的浸润作用。

在剪纸教学中,多让孩子阅读学习古老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故事中传达的深厚人文精神。当我们以剪刀和刻刀去再现故事中的情节时,孩子们用言语无法表达的心灵需求从中释放,我们的心灵是那样的酣畅!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情感认同!

比如学生作品《空城计》(见图7):取材于《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小作者把城门大开的场景,城墙上悠闲抚琴的诸葛亮,兵临城下的敌军兵马浓缩在一小画幅中,没有事物的比例关系,只有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对不同地域特点的剪纸艺术进行比较学习,拓展剪纸艺术的视野

造型概括、夸张、变形,纹样丰富,装饰性强,这是剪纸艺术的特点。但我国幅员辽阔,大江南北,不同的地方民风民俗相差甚远,所谓“古道西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不同的水土造就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北方剪纸豪放粗犷,线条简洁,例如东北剪纸苍劲纯朴,剪法粗拙浑厚;陕北剪纸像信天游,透出奔放率真的个性。南方剪纸线条柔和,优雅精致,例如温州乐清的细纹刻纸,刀法细腻,充满灵山秀水似的风韵。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紧密,南北相互交融,南方剪纸出现了许多豪放粗犷的作品,而北方剪纸也不乏秀雅细腻之作。

通过不同地域剪纸的比较学习,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在平时的剪纸活动中根据需要有意识地吸收运用。

例如:陕西的“剪花娘子”库淑兰的剪纸作品(见图8)简洁明朗,色彩艳丽,纹样装饰丰富。我们以端午节的五毒为主题,吸取她的剪纸风格创作出了作品(见图9)。

三、追溯原始美术,探寻美的源泉,逐步了解剪纸艺术的造型方法和规律

考古发现的远古美术中的岩画,出土的原始时代陶器上的装饰纹样,商周时期钟鼎上的纹饰,简洁古朴,散发着神秘的气息。这与剪纸艺术的造型方法有着惊人的类似,创作者不是对事物作客观的简单描摹,而是用夸张、概括的手法创造性地加以艺术表现,是对事物主观意念化的认识,是对事物最本真的感悟。

例如陕北农村的张林召老奶奶,一生没离开过生她养她的黄土高原,更无从谈起进过美术馆、博物馆,可她剪刀下的人脸造型(见图10),像极了毕加索立体派的画像(见图11),令人惊奇。

远古纹样也好,现代派绘画也好,他们都和民间剪纸一样,作者们的认知和造型都与人类童年期的审美遥相呼应。而我们也可以从儿童绘画中找出相类似的造型方法,不讲究透视,不注重维度空间,以自我为中心表现事物的特征。这是我们探知民间剪纸艺术造型方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为什么画面中是透明结构?没有远近大小、前后遮挡关系?诸如此类问题,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那是观察方位的不同,认知观念的奇特,造就了造型方法的不合“常规”。因此,奇特变幻的构思,随心所欲的造型,在库淑兰和张林召她们的眼中是合情合理的。创作的源泉是“心画”,我们应当用有别于常理的思维方法去感悟作品中的艺术魅力。

比如学生作品《人鸟》(见图12):小作者把人和鸟的形象合为一体,用鸟的纹样装饰人的形象,主观意象代替了客观真实。

四、因势利导,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剪纸艺术语言,呈现属于自己的剪纸艺术面貌

人的成长具有阶段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身心的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孩子对剪纸技能的学习有快也有慢。随着剪纸教学活动的逐渐深入,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不断积累,呈现出多样化的剪纸艺术风貌。既有原生态的,也有精心塑造的;既有写实的,也有写意的……我们教师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对儿童的大胆创新予以肯定与表扬,让每个儿童找到属于自己的剪纸艺术语言,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提升,呈现百花齐放的艺术氛围。

五、参展参赛,展示才艺,让孩子体验收获成果的喜悦

剪纸教学作为本校的校本课程,从课程的设置、开发、推行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组成了剪纸教学师资团队,学生全员参与,创设了浓厚的剪纸艺术氛围。每一学期举办一次的定期展览,是对一个学期剪纸教学的阶段总结。参展、观展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对剪纸艺术再认识、再创造的螺旋式提高水平的过程。邀请家长观展,与其它单位举办联谊活动时赠送学生的剪纸作品等形式,大大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同时以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比赛活动为契机,举办学校艺术节剪纸项目的比赛,一大批优秀选手脱颖而出,继而参加安阳学区级、瑞安市级、温州地级艺术节比赛,每年均有学生获奖。

这些为孩子们提供的参展、参赛交流平台,是孩子展现自我的舞台,享受到了收获的快乐。

六、结语

儿童时期的教育对一生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我们开展剪纸艺术教育,希冀学生运用灵巧的双手,剪出快乐。这不仅是一种技能的学习教育,更是培养学生探寻真善美能力的教育。我们把剪纸实践活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挖掘孩子内心隐藏的巨大艺术潜能,开展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指导,提升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当然,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师生持之有恒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良忠.中国剪纸[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2]陈山桥.陕西民间美术精品:陕北剪纸[M].西安:陕西出版集团,2012.

第六章[3]何红以.中国南方各民族民间剪纸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第七章[4]郏宝雄.中国民间剪纸[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锦湖第三小学3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