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中医护理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代娅

代娅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医组(64例)和常规组(64例),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中医组患儿接受中医护理,并比较不同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中医组和常规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中医组和常规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中医组患儿降低更为明显(P<0.05);6个月后,中医组患儿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不仅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减少疾病复发率。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护理;儿童;护理效果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儿科较为多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部疼痛、早饱和腹胀等,临床治疗方面无特异性。中医学认为,儿童经脉未盛、脾胃薄弱,小儿积滞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嗳气酸腐、脘腹胀满、不思乳食等[1]。研究报道,精神调护、穴位贴敷和中医推拿等中医护理对促进疾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中医护理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医组(64例)和常规组(64例),常规组患儿中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龄范围为(1~6)岁,平均年龄为(2.9±1.1)岁,腹泻时长为(1~7)d,平均腹泻时长为(4.1±1.0)d;整体组患儿中男性37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为(1~5)岁,平均年龄为(2.8±1.3)岁,腹泻时长为(1~6)d,平均腹泻时长为(3.8±1.4)d。不同组患儿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2]

纳入标准:所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其临床诊断均与2012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提出的《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中的诊断标准相符合,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疼痛、呕吐和餐后饱胀等,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肠道器质性疾病,胰腺疾病、消化性溃疡和肿瘤疾病者。

1.3方法

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如为患儿提供舒适住院环境、遵照医嘱给药、观察患儿腹胀情况、指导家长培养患儿良好生活习惯,适当参与体育锻炼等。中医组患儿接受中医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和患儿及其家长加强交流,及时了解患儿内心想法,与患儿交流时做到面带微笑、语气温柔,同时向患儿家长介绍疾病发生原因、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以及所用药物,消除患儿及家长紧张和焦虑情绪;对于饮食欠佳患儿,护理人员需告知其家长不应强迫患儿进食,以便导致逆返。②中医饮食护理:中医认为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变部位在于脾胃,而加强饮食调养有助于促进疾病恢复,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患儿饮食指导,告知家长根据患儿作息、口味和爱好为其选取易消化的清淡饮食,禁止使用煎、炸和炒等方式烹调的食物,告知肠道易产气患儿不宜食用红薯、土豆和南瓜等食物,肝郁气滞患儿宜食用柠檬、柑橘和萝卜等。③中医理疗:a)护理人员协助患儿选取平躺体位,用右手手指对患儿腹部进行按摩,每天按摩时间为15min,每天3次;b)中医推拿:揉膈俞、足三里、板门和中脘,掐四缝,每次推拿时间为10min,每天2次;c)捏脊:首先患儿处于俯卧位,护理人员以脊背为正中线,自尾部起捏脊至第七颈椎,每次推脊20min,每天1次。

1.4观察指标

(1)根据中华医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提出的分级标准进行对消化不良症状进行评估,共分为四级:无症状为0分;症状较轻微,在提示下才感到症状存在,对日常工作和生活不造成影响记为1分;症状较严重,虽对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但还能忍受记为2分;临床症状严重,对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困扰,无法忍受。(2)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并比较患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复发率。

1.5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通过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组患儿护理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护理前,中医组和常规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中医组和常规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中医组患儿降低更为明显(P<0.05),详见表1。

与常规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不同组患儿疾病复发率比较

对患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中医组患儿疾病复发率为3.13%(2/64),常规组患儿疾病复发率为23.44%(15/64),中医组患儿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χ2=11.464,P=0.001)。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病因较多且复杂,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自主功能失调、胃肠道功能紊乱和内脏敏感性增加等密切相关[3]。目前临床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为提高其胃肠动力,但因该病病程时间较长,患儿较易产生紧张和害怕等不良情绪,这不利于患儿病情恢复,所以对患儿采取临床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非常重要[4]。中医认为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情志不畅、外邪入侵和饮食不洁等有关。而中医良好的情志护理能改善患儿不良心理,中医推拿和捏脊可改善患儿胃肠道吸收功能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5]。良好饮食护理有助于提高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符银香等研究报道[6],中医护理能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不良症状以及降低疾病复发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中医组和常规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中医组和常规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中医组患儿降低更为明显(P<0.05);6个月后,中医组患儿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陈兰敏等研究报道相类似。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不仅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减少疾病复发率。

参考文献:

[1]郭璇,王小娟.中医情志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患者脑肠肽VIP及SS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9):14-15,16.

[2]王红芳,邢磊.中医护理联合逍遥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6,31(19):2881-2882.

[3]蒙丽,陈如卉,黄兰花.中医护理方案在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2):66-68.

[4]郭璇,颜丽花,李田田,等.中医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脑肠肽CCK、5-HP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82-84.

[5]刘颖,王冰,崔颖学.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护理体会[J].光明中医.2015,30(5):1098-1099.

[6]符银香.中医护理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运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6):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