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网络时代的教师备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谈网络时代的教师备课

秦桂娟

山东省五莲县中至镇中心小学秦桂娟

“探索面向现代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教学问题,为我国未来的教学工作探讨和创造出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新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开拓性事业,是一项创造未来,保持教学体系生机活力的事业”。而备课直接决定着上课及其最终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它需要深入的钻研和探讨,而网络恰恰适用于备课的需要,我们五莲县教研室从2012年春,就带领广大教师深入地探讨网络教研,开辟了网络教研平台,以便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顺应网络时代,以更好地实现我们“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一、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熟悉大纲和教材,掌握教学内容

教师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精神财富,就必须在教学大纲精神的指导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进而牢固地掌握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在网上,多名同学科教师对各课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各教学案例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他老师可以赞同,更可以反对,自己的意见及时的反馈到网上。在以前若是遇到知识上的盲点,其探讨的范围是狭窄的,而如今,只要你在网上提出疑问,诸多解释即会纷至沓来,如一位教师的提问“分外”一词如何读?马上会有许多的跟帖告诉她答案。

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掌握教材目的、要求和重点

教师驾驭教材,是指教师在钻研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作为自己教学实践的指导思想,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自觉地意识到所教的内容,是使学生明确什么,突出什么,解决什么,能抓住重点,解决疑点,突破难点,使教学内容有效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网络在此方面对于教师的帮助是巨大的,首先体现在对教学目的、要求、重点的掌握上,对于教师来讲,这是教学的突破口,但同是一本教材,同是一个年龄段的学生,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这三点势必会有所改变,网络教研恰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的渠道,这为我们进行知识、能力、品德的教育摆正了方向。我们不难看到,网络把文字、图形、影象、声音、动画等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科技、新闻等方面对于学生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是极大的,也使他们对于高科技的认识上比以往的学生接受的更快、更多,所以在某些学科中,以前老师在备课时预定要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对某些科技的具体讲解以便学生理解,但现在根本不须如此,因为你必须有一个思想准备,在这个方面,学生可能是你的老师,因为网络关于某些方面的详实介绍,使得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学生早以掌握的如数家珍。但放眼今天的网络,它虽然为世人拓展了认识的空间,但它的不可控制使得不少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作品充斥其中,如一些缺少语言锤炼的原创文学,带有明显错误思想的信息垃圾,甚至充满自然注意描写的小说,我们可以提醒学生去回避,但要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就为如今的教师在确定教学目的、要求、重点时多了一点,即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开放的网络时代,德育二字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教师在备课时所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三、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研究和掌握教学方法

备课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在以前闭塞的教学时代,教师通过固有模式的教育学,所掌握的无非是讲授法、讨论法等等,即便某位老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钻研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因为时间、空间的局限也只能“独自享用”了。但现在,只要你找到相关的网站,多种多样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多如繁星,目标教学、实验探究、三点一线、三元式、创境导入……比比皆是,而相关的论文、探讨、专题研究更是堆成山的杂志所无法比拟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在网络时代得到了极大限度的共享,为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准备和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修改教案、制作课件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对于能否上成一节好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拿语文学科为例,以前的教案无非是识字、阅读、分析、巩固,使得整堂课乏味,平淡,但网络教研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室成员多次修改的教学案,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认识文章背景,为德育的实施提供了环境,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其二,网上优秀教师的教案更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为优化教案、转换思想提供了依据。我们只需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案例修改就可以了。

在提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今天,网络课与CAI课件已成为潮流,网络更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网络教研为我们提供了极佳的环境。同时,网络资源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可借鉴的教学图片和课件,下载现成的课件,应用到备课中来,教学效果肯定会有明显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在信息化的今天,教师要不断补充自身的知识能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东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交流合作,需要我们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工作,增加教育者之间的互动,用集体的智慧有效备课,有效教学,坚持不懈地探索出一条符合“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