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钙与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及降脂作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阿托伐他汀钙与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及降脂作用观察

赵复华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药剂科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钙与瑞舒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降脂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给予A组患者阿托伐汀钙进行治疗,给予B组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降脂效果。结果: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相关血液指标数值(TC、TG、LDL-C和hs-CR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A组相关血液指标数值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斑块的IMT值和斑块面积数值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A组IMT值和斑块面积数值均显著小于B组(P<0.05);A组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为24%,显著高于B组的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综上所述,两种药物均有较为明显的降脂作用,但经过长期治疗观察发现,阿托伐他汀钙长期治疗效果以及降脂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瑞舒伐他汀钙;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脂

作为临床上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在于其中的不稳定性板块的存在[1],为患者病情添加不确定性以及为临床治疗添加难度。相关研究指出,他汀类药物具有明确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A组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4.1±11.2)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14.3±1.1)年;B组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3.9±10.9)岁,病程2~21年,平均病程(14.5±1.3)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具有均衡性。研究全程遵循患者完全知情、自愿的原则。

研究对象选入条件:①患者不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者障碍;②患者不存在严重系统疾病或者肝、肾器官功能障碍;③具有可靠的病史记录,不存在传染病史或者滥用药物历史。

1.2方法

治疗前,对全部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如血小板聚集、降糖降胆固醇治疗以及血压控制治疗。给予A组患者阿托伐汀钙治疗,用法为睡前温水送服,剂量为0.02g/次,频率为每日一次,持续服用6个月;给予B组患者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用法为睡前温水送服,剂量为0.01g/次,频率为每日一次,持续服用6个月。治疗全程嘱咐患者饮食均衡,忌刺激性食物。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对全部患者进行相关血液指标、颈动脉斑块检测或检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血液指标、颈动脉斑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降血脂作用。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对数据统计与分析,测定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原始数据整理后进行方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血液指标(血脂)变化:治疗后,两组相关血液指标数值(TC、TG、LDL-C和hs-CR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相关血液指标数值显著高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他汀类药物的应用逐渐广泛[4],其中特别是阿托伐他汀钙与瑞舒伐他汀钙两种,越来越度的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4]。阿托伐他汀钙作为新发现的他汀类药物家族成员,其不仅具有较强的降脂效果[5],还能够有效的阻止斑块的进一步增大[6、7],临床效果明朗。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相关血液指标数值(TC、TG、LDL-C和hs-CR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A组相关血液指标数值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斑块的IMT值和斑块面积数值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A组IMT值和斑块面积数值均显著小于B组(P<0.05);A组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为24%,显著高于B组的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两种药物均有较为明显的降脂作用,但经过长期治疗观察发现,阿托伐他汀钙长期治疗效果以及降脂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晋学庆,吴旭玮,卢卓强,等.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缺血再灌注动脉硬化模型的建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1(12):1040-1044.

[2]袁远,徐燕,高旭光,等.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5(10):1024-1026.

[3]孟延红,任利霞.瑞舒伐他汀在老年颈动脉易损斑块干预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8):74-76,167.

[4]肖章红,丁立东,柯开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及其复发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28(4):269-272.

[5]张文英,高振,屈巧芳,等.瑞舒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对ox-LDL诱导的人单核巨噬细胞MMP-9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0(10):1219-1221.

[6]华先平,杨勇,陈平英.瑞舒伐他打联合阿司匹林与单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比较[J].医药导报,2014,30(6):743-746.

[7]焦岩,徐江涛.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5,41(6):50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