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用于预防肛门术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1

耳穴压豆用于预防肛门术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

韦祥珍张洪平

韦祥珍张洪平(云南省砚山县中医院6631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272-01

【摘要】[1]祖国医学认为“十二精通于耳,耳为宗脉之聚。”人体各脏腑器官在耳廓上都有相应的代表区,并有规律的分布在诸耳穴上,此植物神经的皮肤——内脏反射机理为耳穴压豆治疗尿潴留提供了依据,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在临床上采用无副作用的耳穴压豆应用于肛门手术的病人。由于骶麻用于肛门外科手术简便易行,具有术后恢复快、麻醉并发症少等特点,因此常被临床广泛采用,但由于该麻醉可导致膀胱括药肌松弛,术后经常发生尿潴留。为此,我们对150例肛门手术的患者应用耳穴压豆的方法进行预防护理,从而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痛苦,降低了手术感染率,增加了治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耳穴压豆预防尿潴留

由于人们长期食用辛辣香襙之品、长期站立或坐姿工作或因饮食结构合理、大便异常等原因,致使肛门疾患病人不断增多,常见如:肛周脓肿、肛裂、肛瘘、内外混合痔等由于此类疾病的长期反复发作性、局部治疗不能彻底治愈,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此,通过我们对150例肛门手术的患者应用耳穴压豆的方法进行预防术后尿潴留护理,有了明显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发病原因

祖国医学认为,尿潴留又称“癃闭”,主要原因是由于膀胱和三焦汽化失调,导致肺热壅盛、湿热内生、肾元亏虚、肝郁气滞所致,还有心理因素、手术因素、机体因素、人为因素等。

2、临床操作

操作采用压痛法,仔细在耳廓取穴的区域内探查敏感点,压迫后以局部酸胀、灼热为判断标准。具体方法:于术前一天,嘱病人洗净双侧耳部,取双侧耳穴(直肠、尿道、膀胱穴),找准穴位后用75%酒精浸泡过的王不留行籽,将其置于小块正方形胶布上,贴于每个穴位的敏感点上,按压约3分钟达到局部酸胀,有热感为止。每天按压3-5次,每次以灼热、酸胀为度,特别是临睡前必按1次。术后6—8小时内继续按所取耳穴6—8次,每小时1次。注意,如果王不留行籽不慎掉入耳内,应将头偏向患侧,轻拉患侧耳垂搂动,王不留行籽便会滚出,严禁用棉签等任何物件伸入耳道内挖籽,必要时请专科医生协助取出,也免引起不良后果,耳部有冻疮、外伤及皮肤感染者禁用此方法。

3、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1年1—12月,共收治150例肛门疾病的病人。其中女66例,男84例,年龄在8—74岁之间。其中混合痔切除术39例,肛裂切除术21例,肛瘘切除术35例,肛周脓肿切开根治术15例,内痔切除术19例,外痔切除术21例。我科在骶麻下行肛门术的150例患者中,采用耳穴压豆后显效有86例,有效47例,无效17例。

4、疗效观察

判断标准:术后6—8小时内自行排尿未发生尿潴留者为显效;6—8小时内患者不能排尿,在下腹趾骨上作扣诊检查,有明显浊音区,嘱患者用湿热毛巾敷下腹部10分钟左右能自行排尿者为有效;6—8小时内不能排尿,用多种物理方法后还不能自行排尿,需采用无菌导尿术者为无效。经统计2010年同期同类患者未采用耳穴压豆发生尿潴留需导尿者约占60%,而2011年采用耳穴压豆方法防止肛门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总有效率达88%,尿潴留发生率降低至12%。此法确实减轻了肛门骶麻术后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的配合积极性及信任度。因此,耳穴压豆法用于肛门骶麻术后患者,可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