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单亲、变故家庭”学生的思想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谈对“单亲、变故家庭”学生的思想教育

孟范生(山东省高密市朝阳街道姚哥庄中学261500)

【关键词】单亲、变故家庭;心里特点;挫折反应;倾斜政策;综合效应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人口流动群体增大,人们的道德观念向多元化发展,“单亲、变故家庭”的情形增多,导致各种“单亲、变故家庭”学生的比例不断上升。做好“单亲、变故家庭”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班风、校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显示:“单亲、变故家庭”学生的成才率相对偏低,而违法犯罪的比率相对不断上升,新闻、报刊上时常披露一些来自“单亲、变故家庭”的学生离家出走、参与团伙作案活动的事例充分显示了强化“单亲、变故家庭”学生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下面粗浅谈一下对“单亲、变故家庭”学生思想教育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学校、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是顺利开展德育工作的必要前提。只有充分了解了每个学生,思想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而且对学生了解得越清楚、越深入、越细致、越透彻,工作就越主动,越有针对性,教育效果就越显著。因此了解学生,特别是学生家庭变故的前因后果,对其心里挫折程度、生存面临的困难等实际状况做到深切把握,是做好“单亲、变故家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第一要素。学校对学生的家庭类型、经济状况和精神生活,家体内工程院的构成及其职业,家庭成员的思想倾向和文化修养,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成员对学生的态度,学生交友情况等,都要做详细的调查了解。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如:一名初一小学生王述波,其父早故,他随母亲改嫁,并建立新家庭,继父常年在外工作,其母亲对其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致使王述波悲观厌世,初一秋季开学不到一星期就离家出走了。他在出走前给班主任的留言中写到:“……难道真的棒打出孝子吗?一个孩子犯了错误连改正的机会都不给,动不动就往死里打,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思?老师,我走了,没有跟您打招呼,对不起。妈妈,我走了。”我们了解情况后,及时对其母亲进行了家教方法指导,并全力配合家庭找到了王述波,又对其进行了思想教育,组织了互帮互学小组,让同学们和他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终于使王述波重新树立起学习信心,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上进步很大。

2研究学生的心里特点

“单亲、变故家庭”的学生,较之于健全家庭的学生,在心里上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点茶了解掌握“单亲、变故家庭”学生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要着重研究“单亲、变故家庭”学生的心里特点,“单亲、变故家庭”子女的心里偏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2.1逆反心里。对教师和家庭成员的教育有抵触情绪,对自己的言行明知有误而一意孤行。

2.2压抑心里。因缺乏家庭温暖,长期得不到父爱或母爱,情绪抑郁低沉,常常陷于痛苦忧伤而难以自拔。

2.3厌世心里。对家庭变故不理解,被社会上某些人歧视,加之家庭内外教育方法欠妥当,导致对生活悲观失望。

2.4固执心里。为小事而大发脾气,执拗不听劝告,或缺乏信心,独来独往,精神颓废。

2.5自卑心里。自尊心特强,性格内向,又过于自责,自感沉沦。

针对“单亲、变故家庭”学生的心里误区,我们采用多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来调适学生的心里。从理性思考出发,我们在探究学生产生心里误区的根源后,依据青少年的心里特点和心里发展水平,以及青少年的思维规律来把握问题的要害,给予恰当的思想教育,既有适度的思想灌输,又有科学的思想引导。从实际效果出发,我们对“单亲、变故家庭”学生的思想教育以个别交谈等形式为主,将心里健康的咨询活动渗透于谈心的始终。从社会角度出发,我们注重与村干部的协调一致,帮助改善“单亲、变故家庭”学生的家庭分为,力争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个较为理想的生存空间。

3渗透积极的挫折反应

对于学生来说,家庭的变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家庭内外主客观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无疑是一种挫折。不同的学生,对挫折反应会表现出较大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为积极挫折反应和消极挫折反应两种类型。为了积极引导青少年走正道,我们对“单亲、变故家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注意渗透积极挫折反应意识,以便促使学生对挫折的反应不向消极化方向发展。而要实现这种良性转化,可以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展各种活动,向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积极挫折反应意识,激发他们奋发图强、好学上进的积极情绪,促使学生把挫折变为动力,变为强大的激励因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唯一的出路是逆境成才。我们经常引导学生自觉排解消极心里,纠正自己的比良行为,并让他们逐步恢复心里常态,实现心里平衡。如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妈妈,你别走》,并举办观后征文比赛。在教育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中外名人逆境成才的典型事例等等,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4采取教育的“倾斜政策”

“单亲、变故家庭”的结构具有特殊性,生活责任较之其他学生要重得多,生活、学习、行为等方面都缺乏有效的管理。这种特殊性使学生形成了特殊的心里,或缺少理智,或压抑固执,或自卑厌世。教育者如果对“单亲、变故家庭”的学生的思想教育采取回避放任的态度,则不仅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而且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采取与普通学生“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则违背了教育的针对性原则,其教育效果自然欠佳,甚至事与愿违。因此,对“单亲、变故家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须采取“倾斜政策”。诸如时间上多投入、情感上多投资、学法上多指导、生活上多关照、精神上多鼓励……为缺少温暖者奉献爱心,帮助自卑自责者树立信心,对逆反抵触者施以耐心,让缺少毅力者树立恒心。如学生孙鹏鹏年幼父亲因犯罪被刑拘,其母改嫁,十岁就与年仅七十的祖母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教过他的班主任都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精神上鼓励,物质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学校、教师从各方面给予关怀,使他克服了悲观情绪,回复了学习的正常状态。在全街道组织的庆“神七飞天”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优胜奖”。初二年级的学生刘晓妍,父母离异后生活在重新组合的家庭中,继父对其教育方式粗暴,她一直郁郁寡欢,对学习总是心不在焉的样子。经班主任与科任教育的多次开导和同学们的耐心帮助,半年后她发生很大变化,暑假前受到街道表彰,获得“优秀班干部”的光荣称号。

5追求教育的综合效应

“单亲、变故家庭”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一种社会行为,一种社会现象,所以仅仅依靠学校、教师的单一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大力协助和密切配合。学校、教师应当把“单亲、变故家庭”的学生的思想教育积极有效地延伸到社会。如建立校外德育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家校联合开展“手拉手”教育活动等等,以唤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促进社会强化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