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游戏的创新价值及其实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2

结构游戏的创新价值及其实现

李云辉(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涪陵408000)

关键词:语文教育;培养;想像力

进入21世纪,教育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中国将面对不可阻挡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必须造就一代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语文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责无旁贷的担当起这一重任。对学生想像能力的培养,便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什么是想像力

爱因斯坦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那么什么是想像?什么是想像力?所谓“想像”,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这种根据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就是想像力。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无论创造想像还是再造想像,对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经验都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充分肯定了想像力的作用,他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英国诗人雪莱说:“想像是创造力。”可见,想像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它在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语文是训练想像力的好科目

想像力是极其重要的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构成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与想像力有关。阅读文艺作品时,要借助再造想像,再现作品描绘的情景,从而理解作品内容;作文时,展开想像可使思路开阔、内容具体丰富、语言生动形象,有时还能标新立异、有所独创。想像力是作文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因为文章中无论是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意境创造,还是文章构思过程中的取材、立意、结构乃至最后定稿,都得借助于想像力完成。正如作家王蒙所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由此可见,离开想像就写不出好文章,甚至可以说无法进行作文。也就很难有创新意识,更难以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是训练想像力的好教材。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学生思维活跃,富于幻想,处于发展想像力的最佳时期。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我们要先指导学生积累表象。因为表象是再现于头脑中被感知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它不仅是想像的现实依据,还是决定想像丰富性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记忆的表象越多,它所展开的想像内容越丰富。所以要指导学生在平时多积累表象,为想像写作打好基础,激发想像力。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怎样指导学生积累表象,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呢?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以下尝试:

(一)阅读教学,积累表象。

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好词佳句妙段,让学生采用卡片摘记法和剪报法收集资料,积累丰厚的表象。准确、恰当、优美的言辞往往来源于阅读,阅读材料往往同时综合了书面语和口头语的精华,集中了大量丰富的表象。学生认真、大量地阅读,才能从阅读材料中汲取到对激发想像力有关的表象。

(二)留心生活,记忆表象。

我要求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或体验到的、印象最深的画面进行回忆、记忆,然后将其用文字记录下来;或者将自己看到的最有特色的情景、人物用笔将其特征勾画出来;或者拍照留影下来,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这种记忆是对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抓住其主要特征而记录的。这种做法更能引起人们对当时场景的回忆,为想像作文打下基础。

(三)运用插图,启发想像。

是指利用图画所显示的形象直观生动地触发学生思维灵感来激发学生想像力。训练时,要求学生围绕画面主题或透过画面内容展开想像。

我国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像。”根据小学语文教材文图并茂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竭力熔诗、画、情、景、色、声于一炉,使学生的想像欲得以诱发。譬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这课有幅插图,画的是一团烈火把邱少云整个儿包住了,他像千斤巨石一般,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我教这课时先让学生联系各人偶尔不小心,被火炉、火筷、开水烫着时的表情、语言和动作,然后指导他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像。我问:“通过插图中邱少云叔叔的目光、表情和动作,你能想像出他这时会想些什么呢?”孩子们通过想像,把手都举起来了,有的说:“他想,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说什么也不能动一动!哪怕是烧焦、烧死,也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有的说:“他想,如果动一下,敌人就会发现我们,不但周围同志的性命难保,而且这次战斗也不能取得胜利!”还有的说:“他当时的思想斗争一定很激烈:自己要活,必须就地打几个滚,扑灭身上的烈火,但这样对革命造成的损失太大了。作为一个志愿军战士,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严守纪律!”想像的力量这时不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作用于他们的心灵,使邱少云这个熠熠闪光的高大形象,进一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如白居易《卖炭翁》,在指导学生观察画面时,既可以整体着手也可从局部着眼。训练时可利用“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诗句为材料,诱导学生结合画面展开联想,描绘出卖炭翁全貌。试对“晓驾炭车辗冰辙”展开想像,把卖炭翁入城途中情景表述出来。

(四)抓住语句,诱发想像。

语文教材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中绘声绘色的人物描写、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都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都包含着作者十分丰富的想像。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在头脑中唤起与词语相关联的表象,并按照作者的描述进行表象组合,以产生丰富的想像和深刻的体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做既可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1)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2)教师要有丰富的感情,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和生动形象地描述,从而诱发学生的再造想像。例如《粜米》第一段,写农民清早摇船运米到城里去卖,我们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横七竖八”、“压得很低”、“包围着”等词语,使学生联想到船只的“多”和船身的“重”,从而想像出丰收之后农民抱着“美好的希望”来粜米的喜悦情景。

又如《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诗句中,“穹庐”可作为形体作文训练的材料。在学生了解“穹庐”词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那白云蓝天垂暮于苍莽草原四方,成片的牛羊马群、奇异的草原风情……伴随着想像展现出来。

(五)扩写改写,激发想像。

有一种方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那就是对已学诗文的扩写和改写。扩写和改写就是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熟悉课文内容和方式的基础上,以课文为材料,打破原文固定模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记忆,通过构思、联想,对原文进行扩展,补叙、续写,改写或对课文的局部、片断加工润色,使之锦上添花。从而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展现得淋漓尽致,或把事件、情节、细扫描述得引人入胜;或渲染环境气氛,形成浓郁的氛围;或把人物刻画得入不三分,栩栩如生。

我们以古诗的扩写改写为例:古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一朵绮丽的奇葩,诗歌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空白的艺术:故事情节的空白、人物描写的空白、心理活动的空白、思想情感的空白、哲理上的空白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和挖掘这些空白,根据诗的叙事表达、风景描写、情感抒发、哲理升华、综合包容这五个类别,让学生以类想像,于想像回味之中具体感知意象,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为扩写打下基础,从而培养其想像能力。

如《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所描绘的形象刻画不细,常带着某种朦胧性,留待于师生同去补充想像创造空灵丰富的艺术境界:那纸鸢是怎样的?孩子们是如何放得?当时情形如何?那“草长莺飞”“拂堤杨柳醉春烟”到底是如何之美?在这二月天里,可能还会有哪些景致?等等,诗中都未从细处雕琢。教师可抓住这些“形象空白”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像,把细节补充出来。又如《泊船瓜州》,诗人王安石借“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景,抒发“明月何时照我还”之情。诗中语言有些复杂的、微妙的、激越的情怀,不能直抒尽传。春绿江南的景象到底怎样?从而为读者设置下情感上的空白。春意盎然,本是赏心悦目之事,诗人又怎会流露出何时还乡的忧郁?他当时心理活动怎样?形象怎样?通过对“空白”的想像,师生共同把诗人担心变法失败、前程难卜的抑郁情绪和思乡情怀描绘出来了。在学习《石壕吏》时,我让学生做改写练习,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活跃的思维让我惊喜。单从形式上说,叙事诗被改写成了故事版、小小说、剧本;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说,有以“老妇”为主角的,有以“老翁”为主人公的,还有的以文中虚写的人物——诗中的二男逃亡回家的经过及回家后的所见所闻为主来写;从内容上说,学生改写后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催人泪下。《石壕吏》的学习与改写,使学生不但学会了一首诗,了解了一个历史时期的史实,文史知识在这里得到了有机的融会。更有益的是大大的激发的学生的想像能力。

这样的练习可让展开想像的翅膀,去追根求源,以求得更加全面、深刻、准确的理解。不但使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更加有兴趣,他们对语文学习也更加热爱,更重要的是极大的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

总之,想像力是极其重要的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创新人才必须具备想像力。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任务,语文教师一定要担当起这个历史使命,为造就一代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