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指导下的《与朱元思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1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指导下的《与朱元思书》教学

郝晓芹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高石崖初级中学719400

摘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环节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简便有效的教学方法。操作中坚持全过程引导,面向全体同学,并且可反复的先学后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运用唤起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在发展的意识,检测了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这是根本。

关键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简单扼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给了教师们具体的操作方法,让中小学老师灵活运用,上好新课程改革的课;教学生学,让学生发挥好主体作用,很快通过引桥,奔驰在自学的快车道上,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他们自尊心更强,讨厌教师的“满堂灌”,希望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所以,初中学生比较容易适应并喜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运用这种方法,效果比较好。

第一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先学。

快速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后,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读课文,扫除生字词。目标简约,操作简单,便于执行。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写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与朱元思书》共3段,我先挑选了3名后进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有个别字词没读准,写在黑板上,提示他们在别人读时留意、改正。然后我又让几名中等的学生朗读课文,同学们共同听读。学生读的过程中,我将重点的字词读音在投影上显示出来:缥碧piao;轩邈miao;鸢飞戾天yuanli;经纶lun;横柯ke。

2.后教。

我将投影上出现的读音范读后,让学生在课本中标注出来,自己读几遍。再让开始读课文的3个后进生读音,每个词读2遍,其他学生听读。最后全体同学认读字词。字词过关后,分男生、女生朗读,然后再齐读。点评学生的朗读后,布置作业,准备下节课的工作

第二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二读课文,译讲课文)

1.出示自学指导。

铃声一响,投影仪上直接显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译读疏通课文。明确要求,可以使用学生手头上的文言工具书、资料书等,先自己疏通,不通的地方标注出来,留下时间小组讨论。我鼓励学生,相信他们的自主自学能力,看看哪个小组的速度快和准确率高。

2.学生看课文,准备译讲。

学生自己译读时,我没有袖手旁观。而是用目光巡视每个学生,关注并确保每个学生专心读书、紧张思考。并没有过多地走来走去,只是对认真自学的同学流露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后进生悄悄提醒。检测到学生自主译读完成后,开始小组讨论,互相补充。

3.边检测(指名译讲),边“后教”。

小组讨论完成后,指名学生译讲课文。我先让几个后进生译讲,肯定他们的译读效果,同时指出重要的字词,并在黑板上板书:古今异义词——或王命急宣、虽乘奔御风、良多趣味、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后进生译讲后,再让中上等学生译,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听,同样把重要的、易错的字词写在黑板上。词类活用,容易出错——虽乘奔御风、回清倒影、晴初霜旦、空谷传响。这些重点又容易出错的字词,让学生再次翻译,同桌互测,教师强调这些字词需要反复理解、记忆。

第三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读课文,理解文章主题和写作方法)

1.出示自学指导。

课前我已经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出示在黑板上——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方法,铃声一响,让学生明确目标,并布置要求。学生自己翻读资料书和课本,自己做笔记思考,教师巡视观察指点。

2.当观测到学生完成任务后,让学生小组开始讨论。

讨论结束后,再指名学生回答;先问“会的请举手”,我让举手的学生中最差的学生回答。他回答完后,我没有问“对不对”,而是认可他的观点,鼓励他再接再厉。然后让其他同学畅所欲言,我没有判断对错,用点头、眼神来表示认可。

概括文章主旨,一般模式是:通过描写(或记叙)……景物(或事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学生回答到哪一点,我就板书哪个要点,再讨论另一点,就再板书另一要点,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总结概括主旨的方法。同样,文章的写作手法也是相同的程序。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全身心投入,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驾驭好课堂,千方百计让学生紧张地思考、解决疑难问题。

参考文献

[1]《教学革命——蔡林森先学后教》。

[2]张四保《24字教学没模式》。

[3]武泽涛《2016陕西中考试题研究》。

[4]黄保余《中学文言文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