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的原则与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1

科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的原则与方法

陈维平

关键词:科学问题情境思维实验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人类在生活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新的目的、新的问题、新的活动要求和条件,满足了思维的必要性。实质上,只有在产生了这些新目的并且为达到这些目的,已知动作方式、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足以应付的情况下才需要有的思维活动的情境。也就是说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活动。要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

根据认知理论,科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针对初中科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笔者认为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以下原则:

1.接受性原则。情境的设置要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总是受到个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地选择和设计,使之能适合于学生,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2.趣味性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习兴奋程度有很大的关联。而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强烈的学习动机,问题情境的创设就要从蕴藏着无穷奥秘的科学现象中,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从日新月异的最新科学技术中,选取有用的、学生感到新奇的、能引发学生思维冲突的材料。

3.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创建的问题情境应具有促进学生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平衡发展的功能。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应该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不仅应该构建起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且应该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有利于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素质发展的情感信息。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一般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实验是配合课堂讲授和问题讨论进行的实验,具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实验条件明确、观察对象突出、演示层次分明等特点。在利用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善于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利用现象对比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现象的操作方式、考察角度、思维方式、理解程度、表达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其实也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悉心捕捉这些差异并加以整理,往往可以成为生动的对比材料。当这些对比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即使教师引而不发,也可以创设出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3.利用趣味性的现象讨论创设问题情境。无数教学实践和大量教学实验业已证明:强烈的学习兴趣是中学科学教学的基础,它能确保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也能确保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也就能确保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兴趣能引发学生的随意注意,增强有效的感知。学生对于已经习惯的事实现象往往会失去兴趣(例如纸布会燃烧),难以引起注意,也就很难引发从感知到信息处理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和其它学习活动。但对于习惯事实之外的某些突发事件(例如如果一次纸和布燃烧不起来时)则很容易引起兴趣,在不经意的注意中会立即产生长时记忆和一系列联想。这很容易证明兴趣对大脑的思维活动及其它活动(例如记忆和知识结构构建等)的重要作用。

4.利用习题的变式创设问题情境。所谓变式是指在对问题进行直接观察时,从不同角度、方面和方式变换事物非本质的属性,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的过程。变式不充分或不正确,往往会产生概念的错误。在应用科学知识解答习题过程中,由于学生久已形成的习惯思维定式,造成学生分析问题时方法单一,从而步入解题误区。应用“变式”教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通过这样的练习设计,使问题由浅入深,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教学的目标行进着。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和培养。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科学的探究成了教学的主旋律,一切知识最好是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获得。而问题探究式教学正是这种背景下应用而生,击拍着时代的潮流,和着时代的主旋律在激荡着。而问题探究式教学就必须有问题性探究的情境产生,课堂教学才能进行下去。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性情境的艺术,就成了科学教学工作者们的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了。笔者由于能力有限,在创设问题性情境方面作了有限的探讨,以期能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