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浅谈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

马静

(四川省泸定中学四川甘孜626100)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8-0062-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人们已经认识到艺术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作为素质教育重要方面的美术教育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级各类学校在美术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探索,尤其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和城镇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美术教育实践证明,学习美术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因此,重视美术教育,教育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面科学的育人眼光。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不断加大投入,民族地区的教育,特别是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民族地区的美术教师,倍感欣喜。但在欣喜之余,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美术教育现状还面临着种种困境。

民族地区学校美术教育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美术教师的匮乏。目前民族地区部分中小学没有专职美术教师,很多学校让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甚至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美术课,使美术课流于形式,艺术教育成为空谈。由于历史、政治、地理等诸方面的原因,西部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西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尤为突出。同时,我们却又看到另一种现象,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几年从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和其他美术院校毕业的本专科大学生宁愿漂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里打工,也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民族地区中小学从事美术教育工作,造成大量的人才闲置与浪费。这固然有大学生方面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原因。生活条件艰苦的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师待遇还是不能吸引他们安心工作的。这种状况延续的时间越长,就会造成恶性循环,民族地区中小学的美术教师就会越匮乏。经济的落后而带来的师资匮乏、教学水准不高、教育观念落后、教学设施缺乏是显而易见的。要改变这种现状不是一朝一夕,最根本是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是迫在眉睫。

其次,在经济落后的民族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管理者,往往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对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总认为美术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因而在制定政策措施、教学经费投入和教学设施配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不能予以支持,就使本来就没有多少基础的美术教育举步维艰。许多学校,对美术课程不重视。始终认为,美术无法与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等量齐观,缺乏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很多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或美术活动场所,在当地又极难购到专业教学纸张和工具,部分学生买不起或者不愿买美术学习的器材。多种因素综合造成教师上美术课时只能照本宣科,肤浅的进行讲解,学生便只能粗略了解书本的知识,漫无目的没有想法的进行技能联系,往往忽略了身边的艺术,身边的美,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兴趣。其实,经济上的困境仅仅是一方面,它只是导致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缓慢的因素之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美术教育另一种更大的困境却在于"文化差异性",在于欧美文化、城市文化、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政治、宗教和地理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独特和悠久的文化。美术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总是同一定的社会、民族、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相适应。作为具有人文性质、以美术为载体的学校美术教育应该能适应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需要。而现实的状况却并非如此,我们的学校美术教育在政策、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处理好"文化差异"的问题,没有真正做到美术教育的多元化。在教学实际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使用的美术教科书渗透着都市人的审美情趣,充满了城市化色彩和西方美术文化语境,既使有一些民族民间美术的内容,也多是以都市人猎奇的眼光来欣赏和判断的。这些地区的教师只能是一知半解地照本宣科,基本上仍多是参照城市化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们的学校美术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文化背景、审美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着脱离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的问题,从而导致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及师生对美术课程的冷淡、不理解和被动地应付美术课的尴尬局面。

经济上的贫困并不意味着文化资源上的贫困。在甘孜藏族自治区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雪山、高原、峡谷、森林、草原,自然风光多姿多彩,是西部各少数民族所熟悉的、取之不尽的美术教育资源。奇特的民族文化积淀深厚,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与丰富多彩而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打交道。美丽的藏家文化渊源流长,不乏丰富的藏族民间美术资源,在我国的民间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例如:藏族绘画中最具有代表特色的唐卡和壁画;具有浓郁藏式风格的寺庙、宫殿;民间美术与工艺中的藏戏、藏装、帮典、哈达、面具、染织、刺绣、酥油雕塑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房屋建筑、传统技艺、文化习俗等因为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正不断消失,失去传承。面对少数民族美术教育的现状,我们应该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结合教材和藏族美术的特点,因地制宜,不必贪大求全和追求不切实际的城市美术教育模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学校美术教育。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发挥美学教育,激发人文情怀,构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美术氛围。使优秀的民族艺术能在本地区、本民族得以继续发展和传承,并能使更多的人领略其艺术魅力。把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资源融入到美术中,力求美术教学的多样化,在教学手段上可以运用讲授、演示、视频、音频、讨论、观察、比较、调查、活动等方法,要灵活多变。加大宣传,营造校园环境,节庆日可以多举办一些作品展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广泛的参与度。编制校本教材,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民族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由于受到教学硬件和学生基础的限制,某些美术科目不能正常开展,我们就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农村,要让学生配齐所有的美术用品不太可能,家庭经济条件限制了他们的美术材料的使用,家长观念也影响了学生这方面的错误认识。考虑到条件差的学生还占相当大的比例,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就应该因地制宜做些调整。例如没有陶艺工具和材料,我们就捏黄泥巴,做酥油雕塑,没有石膏,静物等绘画工具和材料,我们就鼓励学生拿起手中的画笔、手机、相机,自由大胆地去寻找风景和劳动人民,去赞美自己的家乡和人民。让学生在熟悉的家乡寻找美,在取材的过程中欣赏美,在绘画的过程中创造美。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同时还激发了他们对家乡和人民的热爱之情,使学生理解和认同本民族文化、形成乡土情感和乡土意识、树立建设家乡和振兴本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要通过继续教育,更新民族地区学校美术教师的艺术教育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多请专家来讲座,培训。当地的教师也能在交流中从新的角度认识美术教育,掌握了新的教学模式,多交流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民族地区美术教育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要改变当前民族地区素质教育的不良现状,不仅需要我们树立多元化的美术教育观,尊重和认同少数民族美术及其文化,处理好传统民族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关系,将少数民族地区艺术资源融入到当地基础美术教育之中。也需要我们的学校、美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和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美术教育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扶持。相信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会走出困境,迎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