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X线与CT检查对比分析

/ 2

颈椎病X线与CT检查对比分析

王玲1陶福典2

王玲1陶福典2(1.湖北中医药大学2008级硕士研究生;430061;2.湖北省中医院430061)

【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临床及X线、CT检查确诊的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结果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特别是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CT能更准确地显示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更能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结论X线平片在颈椎病的初步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但对于临床治疗的制定,CT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资料。

【关键词】颈椎病;X线计算机;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好发于C5~C6、C6~C7,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颈椎失稳和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近几年临床证实,发病的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常规X线平片与CT检查是诊断颈椎病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合理利用这两种检查手段有助于全面评估颈椎病的程度,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本文收集到的经临床和X线平片、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同时确诊的颈椎病106例,对X线平片与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106例,男65例,女41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7.5岁,病程半年~30年。其中18~20岁8例,20~30岁18例,30~40岁32例,40~60岁34例,60岁以上14例。临床上以颈肩部不适、疼痛,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眩晕,上肢麻木,甚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为主要症状。

1.2方法

X线摄影采用DRX线摄影机,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使用曝光条件,常规摄取颈椎正侧位。CT扫描采用siemens螺旋CT机,横断扫描,分别摄取骨窗和软组织窗,必要时进行横断成像。

2结果

2.1X线影像学改变

2.1.1生理曲度改变:主要是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呈反弓改变,本组中有84例,占79%。

2.1.2椎间隙变窄:由于椎间盘,特别是髓核退行性变或突出所致,表现为颈椎椎间隙变窄[1],并合并有椎体前后缘骨赘形成,在侧位片上更便于观察,本组中有76例,占72%。

2.1.3钩椎关节增生:正位片观察钩椎关节上下关节突变尖增生以及骨赘形成,关节面硬化,本组中有74例,占70%。

2.1.4椎体骨赘形成:C3~C6椎体后缘为著,本组92例,占87%。

2.1.5颈椎序列不稳过伸及过曲位表现为颈椎曲线不连续,椎体后缘“双边”征象,本组14例,占13%。

2.1.6项韧带钙化:由于长期低头、弓背,项韧带被颈椎所磨损,使得它发生无菌性炎症变化,这种炎症反复发作,会使项韧带和与其接触的颈椎都进一步损伤,导致项韧带发生钙化,本组中有37例,占35%。

2.2CT影像学改变

2.2.1颈椎正常椎管CT表现:正常骨性椎管形态大致呈等腰三角形,其矢状径为15~25mm,侧隐窝圆钝前后径正常大于5mm。底边为椎体后缘,一般平直,少数轻突或轻凹。椎体两侧上缘侧后方高密度影为钩突,其后方为上一椎体下关节突,两者构成钩椎关节。

2.2.2颈椎椎间盘突出所致椎间隙改变和颈髓受压:可观察退变椎间盘的膨出或脱出对脊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情况,本组中有89例,占84%。

2.2.3椎体骨赘形成:表现为椎体周边不规则骨质增生,钩突增生、肥大,同时可观察椎体后缘的骨赘是否导致椎管狭窄和硬膜囊受压情况和骨性椎管狭窄,其中以C3~C5椎后缘突出压迫椎管明显,本组中有90例,占85%。

2.2.4韧带钙化:显示项韧带及后纵韧带的形态、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本组中有44例,占42%。

2.2.5侧隐窝狭窄:当小于或等2mm时神经根受压,即可诊断为侧隐窝狭窄[2],本组中有54例,占51%。

3讨论

3.1颈椎病的认识

在我国经典中医理论中虽无“颈椎病”的病名,但其症状近似于中医的“痹证”、“痿证”、“眩晕”、“项强”等。早在《黄帝内经》中,对痹证就做过如下描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还根据症状和部位,将痹证分为筋痹、骨痹、脉痹、肌痹和皮痹。这些描述中包括了对颈椎病的描述。现临床上根据症状可以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及食道型颈椎病[3]。颈椎病产生的基础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表现为颈椎间盘的萎缩,椎间隙变窄,退行性变开始于纤维环的变性,相继髓核被纤维组织所替代,软骨平盘断裂,椎间盘变窄,甚至纤维环发生萎缩、变性、骨化。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脑、电视的普及使颈部长时间处于一个固定的状态,造成椎体平衡的破坏,从而导致椎基底动脉纽曲变形,颈部肌肉的劳损,局部充血水肿又能刺激交感神经,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3.2影像学表现对诊断颈椎病的意义

X平片正位片主要观察两侧钩突有无骨质增生及其他异常,侧位片主要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改变、骨质增生及测量椎管的矢状径。在X线片上,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出现早、易观测,是各型颈椎病早期最常见的X线表现,而且贯穿颈椎病的整个发病过程。X线平片易发现椎体前缘骨刺,而后缘骨刺发现率较低。颈椎序列的改变反映颈椎是否存在滑脱或颈椎不稳,曲度变直,在X线片上可以直观的观察。CT检查因其横断扫描、高密度分辨率、三维成像使得颈椎病的检查更细微化和量化,CT图像可以直接显示椎间盘的突出、脱出、钙化,以及椎间盘是否有积气,是否对脊膜囊、神经根有压迫;可观察椎间孔边缘有无骨赘,进行双侧对比观察;CT还可清晰显示钩椎关节增生所致的椎间孔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椎体许莫氏结节等。综上所述,常规X线平片对颈椎序列,颈椎曲度改变及空间分辨率优于CT扫描[4],可扩大投照范围,便于发现多个椎体同时骨质增生,推测骨性椎管改变,指导下一步检查,但不能显示椎间盘、韧带及软组织的非钙化性改变。CT扫描不仅能显示椎间盘、项韧带、椎体病变部位及范围,且可明确椎管狭窄的程度,及对脊髓的压迫情况,故优于X线平片,但CT不能取代常规X线平片检查,平片仍是诊断本病的初查方法及首选方法,CT对平片不能诊断或需进一步明确病变程度的病例,可作为主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0-120.

[2]买小军,王学琦,卢万春.X线,CT,MRI诊断颈椎病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220-221.

[3]征锦,黄能贤,周人民.颈椎病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6,(12):721-723.

[4]陆德明.颈椎病X线平片与CT影像对比分析[J].诊断交通医学,2003(6):72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