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农村职高语文教学

/ 2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农村职高语文教学

胡松杰

胡松杰(河南省新密职教中心河南郑州452382)

语文是人们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它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凝聚着民族的思想感情和人文价值,语文教育在培养人才和传播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是,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急功近利,忽视了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培养。自教育部颁布《语文课程标准》后,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积极投身新课改,参与新课程的实验与推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要把长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需要走漫长的路,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把握语文学科的科学定位,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语文课程的改革,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新课标对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概括,是近年来人们对于语文学科性质与地位科学认识的最好的总结,它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急功近利、舍本求末,忽视了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培养。语文是人们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又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它凝聚着民族的思想感情和人文价值,语文教育在培养人才和传播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旨就是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语文能力,这也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与任务。具体到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应当进一步强化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要培养鉴赏、分析与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以便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汉语言文字。

二、树立文道统一的语文观和“大语文”教育观,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基础。

素质教育思想,简单地讲,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思想。其基本含义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个性等方面都得到主动的、健康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在我们教育界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它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思想的精髓。

文道统一的语文观,是语文教学必须树立的一个重要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得到和谐的统一。语文教学的过程主要是一个语文训练的过程,但语文训练绝不是脱离思想内容的单纯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一个内容与形式辩证运动的过程,是语言和思想相统一、语言和情感和谐交融的过程。听和读的训练,实际上是训练学生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可见,在语文训练中,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二者统一,相得益彰;二者分离,两败俱伤。

三、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

说到教学的终极目的,叶圣陶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话:“教是为了不教。”一位特级教师说:“语文课应以实践为主,认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认为他们谈的都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值得我们深思。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就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就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培养能力。

四、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的道德、情操、气质、言行随时随地地影响着学生,如果老师不求真,怎教学生求真?如果教师不是真人,怎能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因此,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事业,并以自身的形象来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其次,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关心体贴学生,师生关系和谐,学生进步就快,学习劲头足;反之,学生有抵触情绪,教学就难以搞好,素质教育就成为空谈。再次,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如果教师只有一杯水,怎能为师?所谓名师出高徒,都说明学识是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此外,严谨的治学态度,较高的教学理论,较强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审美能力,都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它反映了时代、国家、社会对教育的希望和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我们要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努力为每个学生获得最有效的学习效果创设良好的条件,以促进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

3、(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次结构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

5、任长松探究学习:18条原则[J].教育研究与实践。

6、汪佳敏关于课题来源的思考和实践[J].中文自修。

7、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