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防范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探索防范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对策

张丽琴

张丽琴(福建省龙海市第一医院院感科363100)

【摘要】目的探索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提出针对性有效防范措施,尽量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方法通过主动登记资料和回顾性调查方式,调查2009年1月-2013年12月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对其职业、科别、暴露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36人,其中护士占63.89%,医师占30.56%;发生频率最高的的科室是外科10人;暴露方式主要是锐器伤,占94.44%,主要发生于拔针刺伤、手术器械或刀片割伤及手术中缝合时。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及防护知识的培训,完善职业暴露监测系统,加强预防控制措施落实。

【关键词】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0-0026-0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9年1月-2013年12月医务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医技人员及保洁人员发生职业暴露36名。

1.2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格,内容包括暴露者一般情况、科室、职业、暴露时间、暴露地点、暴露方式、锐器种类、操作环节、暴露源一般情况、暴露源血清标志物情况、是否及时局部处理、暴露级别、院感科指导下后续处理及追踪等。医务人员一旦暴露及时填写并上报;院感科予以指导并完善追踪及记录,并上报医院感染监测及数据直报系统(蓝蜻蜓软件)。

2结果

2.1职业暴露人员分布36名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中,护士23人、医师11人、医技人员1人、保洁人员1人。工龄<5年18人、6~10年12人、>10年6人。其分布见表1。

表136名职业暴露人群分布构成比(%)

2.2职业暴露方式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共发生锐器伤34人,占94.44%。接触暴露2人,占5.56%,其为血液喷溅至眼黏膜。

表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环节分布构成比(%)

2.3暴露后的处理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伤口正确者36人,经专家评估后,及时给予预防用药23人;跟踪检测血清学指标6个月,所有医务人员均未受到暴露源病毒感染,暴露后处理措施见表3。

表3医务人员暴露后处理率(%)

3讨论

3.1职业暴露情况分析暴露人员工龄≤5年占50%,6~10年占33.33%,>10年占16.67%,与文献报道工作年限越短暴露比例越高一致[1],可能是工龄较短的医务人员操作不熟练、心理素质不稳定、工作量大时容易出现忙乱而发生锐器伤。护士暴露占63.88%,医师暴露占30.56%,护士职业暴露远高于医师,与护士大量接触注射器、输液器、发生针刺伤概率较高有关[2]。外科、妇产科暴露高于内科,手术人员接触锐器,直接暴露于传染源下的概率更高,职业暴露和职业感染风险更高。

3.2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和追踪职业暴露发生后,36名医务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局部处理,但仅30名暴露者伤后正确处理伤口,部分人员因手术、抢救等因素简化处理流程,个别人员未掌握正确方法。所有暴露者均有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并进行血液检测,根据感染科医师情况,针对性地预防用药,跟踪检测血清学指标6个月,目前无一例感染发生。但是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报告率过低,在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对锐器伤不重视,发生锐器伤后,往往不按正常的锐器伤报告程序进行上报。造成锐器伤的上报率下降,实际上发生的锐器伤的人次远比上报的锐器伤人次要多[3]。

3.3对策

3.3.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通过讲座、通讯、会议、示范演示教学等多种形式,对新上岗及在职人员进行防护知识培训,特别加大对高危科室、高危人群的宣传和监管力度[4]。定期向全院公布并解释医院职业暴露发生情况,找出危险因素,提出防范建议,对在职医务人员持续强化职业安全教育。

3.3.2实施标准预防标准预防针对所有为患者实施操作的全过程,不论患者是否确诊或可以感染传染病均采取。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防护眼睛和面罩等基本措施。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保证充足的光线,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划伤。使用后的锐器防刺伤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锐器。保证废弃物的正确处理需要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清洁手套,处理体液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

3.3.3规范操作流程医院各科室制定医疗、护理相关操作流程,并组织培训学习,规范操作流程。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手术中禁止徒手传递锐器;禁止将污染针头悬挂于输液架上;锐器盒不得盒盖分离,使用前盖好盖子等[4]。

3.3.4规范处置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进行损伤性和感染性医疗垃圾分类,勿将损伤性医疗废物同其他医疗废物混放。锐器盒装至3/4时及时更换。医务人员、保洁人员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过程中必须做好职业防护。如我院外一科改进锐器分离的工具,避免手直接接触锐器。

3.3.5完善职业暴露报告处理流程根据《福建省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系统》制定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及上报程序,并将表格制定成册分发于各临床科室,并挂于我院OA网上,方便医务人员填写上报。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立即处理伤口,同时填写“龙海市第一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科主任或护士长确认后上报院感科,院感科根据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进行登记,上报,处理,定期追踪。

参考文献

[1]王金贤,杨利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4):763-765.

[2]程科萍,王少康,孙桂菊.医务人员锐器伤的调查分析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21-323.

[3]杨小佳.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5773-5775.

[4]许同梅,吕冬梅,王如梅.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5):3723-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