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血源职业暴露病例进行分析,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对某院15例血源职业暴露病例的发生、类型、危险程度及暴露后的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15例医务人员在发生血源职业暴露后经过采取相关预防措施,进行6个月的临床医学观察未发现一例感染。结论医务人员应增强职业防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暴露后及时进行干预,将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 标签: 血源性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护理人员血源职业暴露情况,并提出针对的防护对策,为临床实践更好的提出有效的指导措施。方法:从我院 2019 年出现的护理人员血源职业暴露事件中随机抽取 60 例,从暴露类型给予全面分析,总结出针对的防护措施。结果:护理人员血源职业暴露类型总体分为血液 / 体液、 锐器伤、 手术刀/ 剪,占比最高的是皮肤暴露于 血液 / 体液( 46.67% ),其次为 锐器伤( 28.33% )、再次为 手术刀 /剪所致的锐器伤 ( 25% ) 。结论:导致护理 人员血源职业暴露 类型多样 ,并且护理人员对自身职业防护并不重视,所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

  • 标签: 护理人员 血液性职业暴露 原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引起护理人员血源职业暴露的因素,并提出有效防护策略。方法调查分析我院2012年—2016年血源职业暴露事件。结果我院血源职业暴露防护现状不容乐观,抽血注射等操作正确防护率2.4%,接触患者前洗手为64.7%,正确洗手率17.7%,单手回套针帽40.0%,用工具分离针头29.4%,接触污物时未戴手套94.1%,护士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正确92.9%。结论应积极实施职业安全防护策略,以此来预防护理人员血源职业暴露的风险,降低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血源性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 危险因素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及感染率。方法对本院2015年在院的护理人员进行有关职业暴露的问卷调查,及近几年上报的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统计,分析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通过统计2010—2015年发生职业暴露32人,其中锐器伤27人,占84.38%,血液/体液暴露5人,占15.62%,暴露源病种以乙丙肝为主,其次为艾滋病、梅毒病人。其中1例感染丙肝病毒,经过暴露后系统干预,病毒转阴。结论通过加强新入职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性,采取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规程,制定安全防护制度,加强自身防护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根本所在。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分析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诊护士血源职业暴露状况及风险防范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将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间医院发生的急诊护士血源职业暴露案例进行回顾分析,共20例,对该20名急诊护士出现血源职业暴露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结果:该20名急诊护士中,15人是因锐器刺伤而出现血源职业暴露,占比75.00%,2人是因黏膜暴露而出现血源职业暴露,占比10.00%,2人是因皮肤破损而出现血源职业暴露,占比10.00%,1人是因完整皮肤暴露而出现血源职业暴露,占比5.00%;采用冲洗方法处理血源职业暴露的有1人,占比5.00%,采用冲洗+挤血处理血源职业暴露的有2人,占比10.00%,采用冲洗+消毒处理血源职业暴露的有4人,占比20.00%,采用冲洗+挤血+消毒处理血源职业暴露的有13人,占比65.00%。结论:由于防护意识淡薄,急诊的特殊等因素限制,急诊护士出现血源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但通过科学有效的安全防护培训及健康教育,可帮助急诊护士提高其护理专业技能与临床护理知识,预防血源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急诊护士 血源性职业暴露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血源职业暴露,提出针对有效防范措施,尽量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方法通过主动登记资料和回顾性调查方式,调查2009年1月-2013年12月血源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对其职业、科别、暴露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36人,其中护士占63.89%,医师占30.56%;发生频率最高的的科室是外科10人;暴露方式主要是锐器伤,占94.44%,主要发生于拔针刺伤、手术器械或刀片割伤及手术中缝合时。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及防护知识的培训,完善职业暴露监测系统,加强预防控制措施落实。

  • 标签: 医务人员 血源性职业暴露 对策
  • 简介: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方法对登记的83例血源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地点、暴露方式及操作环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源职业暴露护士发生率最高;暴露地点主要是手术室,其次是病房;暴露源病种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暴露方式以锐器伤占首位,而输液器针头是造成锐器伤的主要锐器。结论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流程,落实标准预防各项措施,完善登记、报告流程,强化职业防护,是降低血源职业暴露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血源性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医院感染 院内感染 职业暴露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护士血源职业暴露状况以及风险防范。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急诊科护士120例,对其血源职业暴露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影响血源职业暴露的因素实施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结果:经分析可知,急诊护士血源职业暴露的概率为70.00%,可见具有较高的风险发生率。造成急诊护士血源职业暴露的因素包括操作不当、医疗器械感染、患者感染、工作环境以及个人因素。实施风险防范措施后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至43.3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士血源职业暴露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针对影响这类风险的因素实施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急诊护士职业安全

  • 标签: 急诊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血站工作人员血源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防护对策。方法 通过对201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职业暴露数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是采血岗占75%,其次是成分制备岗占16.67%,最低是保洁岗占8.33%。高危环节是采血岗拨针过程,成分制备岗血液分离过程血袋破裂,保洁岗收集医疗废物。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均能按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未发现暴露后感染。结论 血站工作人员血源职业暴露主要是针刺伤及血液飞溅污染所致,通过加强职业暴露培训教育,落实防护措施,可以降低血源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 标签: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对策 血源性传播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血源职业暴露现状,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对本院上报的38例血源职业暴露进行原因分析。结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不到位、未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是造成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结论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操作环节,制定安全防范流程并强制执行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

  • 标签: 职业暴露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源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及时有效应对暴露者,避免医务人员血源疾病感染。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0年6月,57名医务人员受血源职业暴露伤害后的回顾分析。结果医院57名血源职业暴露者经正确及时的处理,无一人感染血源疾病。结论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和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准确及时的评估和有效合理用药是避免职业暴露发生血源疾病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职业暴露 原因分析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手术室是血源病原体职业暴露高发场所,随着乙肝、梅毒、艾滋病发病率的上升,手术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机率大大增加。耳鼻咽喉科手术由于手术特殊,医务工作者接触患者血液、体液较多,职业暴露概率更大。因此,应充分认识血源职业暴露的危害,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才能更有效的保障自身健康和职业安全。

  • 标签: 耳鼻喉手术 血源性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医务人员血源职业暴露危害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22年7月,我院出现血源职业暴露的相关医务人员共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的方式,了解医务人员血源职业暴露危害及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工作时间、人员类型、暴露环节、科室、暴露源、暴露方式以及暴露部位均属于医务人员血源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工作时间≤5年,护理人员,拔针注射,针刺伤等均为医务人员血源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结论: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医务人员血源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制定出具有针对的预防措施,降低血源职业暴露、防止职业危害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医务人员 血源性职业暴露 高危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血源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状况,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对两所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发生的135例血源病原体职业暴露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暴露人群居前3位的依次为:护士54.81%,医生25.19%,工勤人员16.30%;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91.11%,常见于拔针及手术缝合时被刺伤;血源病原体中,乙型肝炎病毒占20.18%,丙型肝炎病毒占2.63%,人免疫缺陷病毒占2.63%,梅毒螺旋体占6.14%。暴露者均及时进行了局部处理及预防干预,经追踪检测无一例因此发生感染。结论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暴露后正确处理局部,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血源病原体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 标签: 血传病原体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标准预防 职业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血源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干预对策。方法于2020年6月,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011至2019年上报的血源职业暴露数据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1例血源职业暴露人员中,护士占69.37%(299/431);工龄0~4年的医务人员占63.57%(274/431);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场所主要在病房[占47.56%(205/431)];职业暴露途径以锐器伤为主[占91.65%(395/431)];职业暴露科室以外科为主[占17.87%(77/431)];暴露源主要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主[占37.12%(160/431)],其次为梅毒螺旋体[占20.19%(87/431)]。不同职业岗位的暴露场所、血源暴露源、暴露操作环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693、43.585、126.726,P<0.01);暴露后的处理方式(挤血、冲洗、消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866、31.963、14.216,P<0.01)。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的监管,完善上报、监测和随访制度实现信息化,做好风险管控,是降低血源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血源性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职业防护 干预对策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且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血液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分析有效、科学管理预防控制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回顾分析我院在2016月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52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所有数据。结果数据显示,52名血源职业暴露发生科室主要为手术科室,占65.38%,护士在职业暴露人员具有最高发生率,大约是69.23%,医生为26.92%,保洁人员3.85%,乙肝、梅毒、HIV、丙肝、不明暴露源占据职业暴露发生的前三位原因,分别占51.92%、15.38%、3.84、3.84%和1.92%,锐器伤是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方式。结论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的关键就是培训医务人员有关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提升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 标签: 血源性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脏内科医务人员血源职业暴露原因分析与对策。方法对我院肾脏内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出现血源职业暴露的23例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暴露的原因,总结出职业暴露的预防对策。结果发生锐器伤是最常见的暴露途径,暴露人员的分布主要是集中在护士,暴露源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暴露后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冲洗、消毒以及挤压伤口。结论造成血源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是锐器所伤,可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降低患者的职业暴露,降低感染的机率。

  • 标签: 肾脏内科 血源性职业暴露 原因 对策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医务人员血源职业暴露的发生经过、类型、危险程度进行分析,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11例医务人员血源职业暴露的发生经过、类型、危险程度及暴露后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11例医务人员在发生血源职业暴露后经过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6个月的临床医学观察后,未发现一例感染。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易发生血源职业暴露,我们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防范措施,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 标签: 血源性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