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龄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4

在混龄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

朱姝娴

◆朱姝娴浙江省杭州市东城幼儿园310000

摘要:当今社会独身子女较多,异龄幼儿之间交往的机会比较少,而混龄社会性活动可以为异龄幼儿之间的交往提供一个媒介。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能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围绕在混龄活动中的教师与幼儿的积极互动为重点,从材料投放、教师指导、研究成效三方面进行探索,寻求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途径,最大范围地挖掘幼儿的发展潜能,为儿童自主游戏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机会,从而达到促使儿童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关键词:混龄社会性活动交往能力

一、混龄社会性活动的现状及可操作性方案

1.什么是混龄社会性活动

所谓混龄社会性活动,就是把3-6岁的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窜班起来开展的社会性活动。美心理学家哈吐普(W.Hartup)指出,儿童如果没有与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他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从而不利于其社会化。皮亚杰也认为,产生于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情感的共鸣使儿童获得了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并促进社会交往所需技能的获得。

那么,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现状是怎样的?经研究表明:幼儿对游戏的持久性不够,需要成人的提醒、引导才能坚持游戏主题。有时候幼儿会因为准备材料而忘了游戏的最终目的,只是一味地做材料。幼儿对角色的意识也不是很明确,更换角色也比较频繁,对社会化的反应不敏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游戏的目的性不强。因此更需要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来调解、引导幼儿的游戏化。其次,对角色的扮演意识不强。在观察中发现,幼儿虽然对动作感兴趣,但在语言、动作、表情的综合运用等方式上还是有所限制。再次,在游戏中发生冲、突遇到问题往往不知如何解决。游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经常以告状或者互相攻击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是自己解决或者向同伴寻求帮助。最后,合作意识薄弱,同情心、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较差。

2.混龄社会性活动的可操作方案

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和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现状,我们针对混龄性社会活动提出如下的可操作方案:

(1)“大带小”活动

“大带小”活动,就是指大班幼儿带小班幼儿一起选择喜欢玩的区域教室进行活动。期间他们会出现分歧——“到底去哪里玩?怎么玩?”等问题。幼儿之间通过相互的协商从而达成一致意见。这一活动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照顾他人的责任感。

(2)同伴学习

“同伴学习”是指同龄班之间的对班游戏活动。通常是在中班幼儿之间进行。同龄之间产生和需解决的问题会与“大带小”产生的问题不一样,他们会彼此商量如何参与游戏、如何使玩的效率更高、如何掌握时间等。

二、我们的实践

在混龄研究中,笔者试从材料的投放、教师角色介入、幼儿的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1.有效投放材料,促进材料与幼儿的互动

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感兴趣的,幼儿喜欢操作的。在各班区域活动中,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类型及材料,让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意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班级区域玩什么和怎么玩,从而积极地与同伴、材料互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及活动的持久性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使材料具有教育价值,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学习,为此必须为幼儿提供充分吸引其兴趣的材料,从而让材料与幼儿积极的互动。因此投放的材料和活动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

为了让活动形式更丰富多样,我们在选择班级区域创设上也是多样性的。在同龄条件下,创设楼层班级互通,进行混龄社会性活动。

为此,我们进行了区域布置,打通楼层。每个楼层6个班,分别有小班、中班、大班,每个班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有电影院、图形饼干商店、小医院、生活馆、游乐场、创意美工区、小小餐厅等。这个活动固定每周三的早上10点-10点40分在幼儿园的同一楼层的不同教室里进行。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以一种特殊的塑料币代替钱币。部分幼儿扮演工作人员挂牌上班,参与游戏的每位幼儿挂一张游戏牌和一个装有10个游戏币的钱包。游戏以全园音乐播放开始,最后也以播放音乐结束,以便提醒幼儿各自回自己的班级。每个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各班级活动,有大班带小班的幼儿,有平行班级间的幼儿一起出去活动,在这样的一种组合方式中,幼儿以自己的兴趣及两两协调中参与活动,他们的同伴不固定,每周换一次。工作人员实行轮换制,根据班级里大家赚的钱来统一发工资。

右图为某个楼层的游戏卡,上面分布该楼层每个班级不同的活动内容,每玩一个,工作人员会在幼儿戴的卡上打勾表示已经玩过了。

在游戏币的投入使用上,怎样才是最合适的呢?每人每次需要几个游戏币呢?我们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刚开始,每个班定位都是每人5个游戏币,后来经过几次活动后发现5个游戏币对幼儿来说一半的活动区都没参与,因此就决定改为每个幼儿每次10个游戏币,用完为止,当次教师不给予增加,等下次再重新发放10个游戏币。针对每个游戏收费,我们会根据前一次收入的多少来定价或者材料的费用来定价到底是每人次活动一个游戏币还是两个游戏币,生意不好的游戏我们还会搞促销活动,如“买一送一”之类。

每次活动结束,我们都会与幼儿一起整理他们的钱包。起初幼儿对游戏币认识不足,有个别幼儿很节省,整个活动结束后一个游戏币也没用;有一些人则是每次都将游戏币花完;还有一类则是每次都玩同一个游戏。比如有些幼儿很喜欢去图形饼干屋,每次活动都去,因为那里既可以自己动手做模型,又有好吃的饼干等着他。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引导,一方面再次强调游戏币的作用,每去一个活动场所要付一个或两个游戏币,才可以进行玩耍;另一方面让他们进行不同的游戏尝试。同时,对游戏牌上的活动场所我们也会进一步深入介绍,并让一些幼儿与大家分享活动的经验,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又增加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在小小餐厅,就能看到大班的哥哥、姐姐带着小班的弟弟、妹妹在吃饭,这无疑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

2.有效指导,提高异龄间交往的积极性

(1)幼儿参与情况分析

刚开始幼儿对混龄社会性活动还是陌生的,特别是小班幼儿对陌生的环境会有所抵制的,不愿意参与游戏,也不愿意跟哥哥姐姐去玩,有时候还会在半路上哭泣,这对大班的幼儿来说也感到很困惑,不知道怎么去哄弟弟妹妹开心,平行班的幼儿之间也会有些顾虑。幼儿之间一起参与游戏活动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因为这需要两个人的相互协调,一方服从另一方,或者找到共同的一起想去的游戏场所。经过两年的实践,幼儿从不懂不明白怎么做到能熟练地掌握如何与同行的伙伴一起交流一起游戏,幼儿也从小班的孩子变成了大班的孩子,他们也从弟弟妹妹变成了哥哥姐姐角色,更熟悉了这个活动的过程及丰富的经验,起到了大带小的效果。这个全园混龄社会性活动对幼儿来说已经喜欢上了,能积极参与及配合活动,认真负责地完成游戏,特别是中大班幼儿意识到工作是需要一份责任感的,也促进了同伴之间的交往,从而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

案例1:庄庄开心地对班级里的小麦说:“我今天去了生活馆,那个美容馆太好玩了,你看我手指甲漂亮吧。”说着把粘有粘粘纸的手指甲伸出来给小麦看。小麦只有羡慕的份,因为她今天是当工作人员的。这时小米嘟着嘴说:“我今天没玩几个场所,我带的那个小弟弟不听话,老是喜欢去看电影,唉,我都郁闷死了。”大海拿着张体检单说:“你们看看我刚检查了身体回来,我还吃了糖丸呢,味道真不错,下次我还要去爱心医院。”当工作人员的林林说:“我们今天收的钱不多。”并拿出盒子给其他人看。小美说:“今天美食餐厅人太多了,我都差点挤不进去。”

每次活动结束后,大家都会对本次活动给予评价、总结。老师、幼儿就会坐在一起来讨论本次活动的感受、遇到的一些问题及今后需要如何改进的地方,还有一些对如何带弟弟妹妹、如何排队买吃的等等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幼儿与老师一起商量讨论,如何解决在游戏中遇到问题,并制定出一些方式方法。比如营业额低,他们会分析是不是营业员态度上有问题,是不是材料不够吸引顾客等等,从而在下一次活动中做得更好。这些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幼儿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通过总结分析评价,也让幼儿自身进行反思从而怎样使自己做得更好。

(2)何时介入

区角活动教师参与的合适时机也非常重要。区角活动教师角色介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和反应后,有针对性地调整对不同层次幼儿的指导行为。在活动中,我们要通过全过程的跟踪观察,分析每个孩子的长处和短处,根据所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帮助、指导。对幼儿的指导不能一概而论,而应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允许他们犹豫、徘徊、失败,要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他们尝试到成功、分享和快乐。

案例2:在图形饼干屋,饼干屋里很冷清,没什么顾客光顾,店员也无精打采的,这时老师假装当顾客去问“老板”:“老板,你这饼干有试吃的吗?不然我怎么知道它好不好吃呢?”当老板的幼儿就说:“有的,有的。”这时另一老师就帮忙与幼儿一起切不同品种的小块饼干,放置于教室门口供顾客品尝。经过“推销员”的吆喝,教室门口一下子聚集了很多人。对于这种情况老师的适时地介入,帮他们往前推了一把,使活动又有了新的发展。还有的幼儿找不到大朋友,牌子掉了,老师就会充当保安帮忙找一找,等等。

(3)如何介入

教师怎么做,这个值得我们思考的。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会面临许多问题,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缺少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实践的经验,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和引导,从而使活动能继续进行下去。

案例3:在小小餐厅里,老师看见小小餐厅的次序混乱,材料摆放不整齐,老师就说我是警察,来提醒你们一下隔壁抓住了个小偷,不知道你们这有没有少东西?或者看到材料不够齐全,工作人员不在工作岗位,那老师就充当值班人员去看看。如果需要整理的,老师就以送材料的身份进去给予调节和补充,从而使整个活动又有了次序。

三、混龄活动开展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帮助

1.幼儿的发展

(1)合作交往能力

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可以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如在幼儿与同伴一起去游玩时,教师也会重点去观察幼儿,等游戏结束时也会在课堂上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从而使幼儿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带来快乐和满足,进而在今后更愿意发生类似的行为。大带小、同伴之间的游戏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幼儿的合作交往更为主动、积极,也促进了幼儿积极思考、分析问题,也努力使自己学着独立去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幼儿通过交流,彼此会耐心倾听同伴的语言,有时候幼儿在一起游戏时所表现出来的很多能力都是无法让成人预料的,会出乎老师们的想象,只要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幼儿才会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案例4:比如中一班的庄庄和小成组成一组,他们两个手拉手开心地出发了。在路上,庄庄说:“我们先去生活馆吧,上次我没去。”小成说:“那快点吧,待会我还要去小医院吃药呢”。在生活馆里,庄庄和小成都美甲了,但是在美容区时候,只有庄庄闭着眼睛躺在床上,工作人员一片一片地往他脸上贴黄瓜片,而小成只是在旁边观看,庄庄边躺着边说悠闲地说:“小成,黄瓜贴在脸上很舒服,很好玩,你也来呀!”小成笑笑摇摇头。过了会庄庄又说了:“真的很好玩,来呀!”小成动摇了,“好吧,我就弄一下下,我怕冰”,接着跟庄庄躺在了一起做面膜了。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分开,都遵守着老师说的,每次结对的幼儿不能走散,一定得一起回班里。

这也就让幼儿学会等待及如何调节时间及协调各自的活动。他们通过合作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了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2)游戏能力

不同的游戏场所,促进了幼儿的游戏能力。对游戏的投入有了更多的兴趣,掌握了一些如何操作、如何游戏的方式方法。如:通过买卖物品使用钱币,提高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正如维果斯基所说,儿童在游戏中创造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游戏行为总是趋向于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混龄社会性活动开展的游戏,孩子们在不断的进步,不仅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在游戏中,孩子们通过模仿各种角色,顾客、营业员、老板、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不同角色,在情感方面加深了对角色的认识,使孩子们产生了对该角色的热爱之情,也懂得了劳动的艰辛,从而增强了幼儿对游戏活动的持久性。同时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孩子们也学会了怎么样来处理了两者之间出现的分歧,学会了如何友好的相处;而相对宽松的游戏环境,使幼儿与玩伴之间的游戏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提升一些原有的知识,学会了尊重他人、容纳他人的良好品质。

(3)语言发展

通过与同伴、与不同年龄的幼儿交往,增强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责任意识。混龄社会性活动不仅给幼儿提供相互交往的机会,通过幼儿间的相互交往,游戏过程中时时刻刻都需要语言的交流,进而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通过角色的扮演,不同的角色所学习的语言所要通过语言处理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幼儿通过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及经验的积累,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来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的发展

从以上的案例2、3中可以看出,教师的适时介入非常重要。在游戏过程中,虽然只有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与时间,使幼儿摆脱对所熟悉的教师和环境的依赖感,才能有更广阔的探索、发现和创造的空间,但也需要教师适时地介入,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引导。这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总结出更符合或适用于幼儿发展的策略、方式方法。

混龄社会性活动,教师要更深入地了解儿童,最大范围地挖掘幼儿的发展潜能,为儿童自主游戏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机会,从而达到促使儿童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总之,经过两年的实践活动,全园混龄社会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尽管有些不足,需要改进。但在今后我们将不断地提升、改进,使这个活动更有意义,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琼对区角活动的性质、功能及指导方法的再认识.学前教育研究出版社,2001,06,20。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J].幼儿教育,2002年,第Z1期。

[4]叶颖区角活动促进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策略探析[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3年,第Z2期。

[5]戴维维区角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网络出版社,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2.1125.J.20130423.0946.006.html,2013,04,23,09:46。

[6]吴育红混龄背景中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的实证研究[A].晋中学院学报,第30卷,第1期,2013年2月。

[7]海南学前教育网原文地址

http://www.hnchild.com/lunwen/show.php?itemid=998,2011,08,18。

[8]杨莉君示范性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学前教育研究期刊,2012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