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刘华

山东省青岛莱西市第四中学邮编:266600

摘要:教学是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简单”的教学过程,但要想把“简单”的教学变成学生学会到学生会学,又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在过去的教学当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效果没有真正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并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而且会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是当下教育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传授知识、指导学法、学生会学、

确立“以学为本”、“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教学生会学语文,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使其转化,这是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会学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传授知识与传授方法相结合

通常的教与学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传授知识,不应把知识“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去,而应围绕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为目标,找准传授知识与传授方法的结合点,在讲清具体的语文结构知识的基础上,揭示出规律,提出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与此同时,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讲授的内容,而且要掌握教师讲授的思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化知识为听、读、说、写的能力。

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前三段的结构相似。教学时,教师可扶读第一自然段,使学生在读懂一段话的同时,领悟到学懂一段话的方法及技巧,依此类推。方法如下:

(1)找出中心句,学习主要内容;

(2)理解关键词句,体会思维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第一段的学法,放手让学生运用读、思、画、议、评,自学二、三自然段。通过举一反三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较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而且透过对词、句、段知识的学习,体会到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为概括中心思想打下基础,又使自能读书的能力得到扎实的训练和提高。

二、注重学习过程本身的教学,在教会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节好的语文课,好的教学方法是一门艺术,它可以让学生无限畅想,乐在其中。“学贵在思,想贵有疑”,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解疑,在思维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会思维,是学生会学的核心,也是学法指导的主要任务,学生没有“疑”的课是一节失败的课。因此,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答案和结论,更要为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自我体验、自我调节是多么的愉快及重要,乐于其中。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练习指导,先让学生自读,再让学生质疑、交流学习成果,训练学生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相机点拨,然后予学生对问题的困难处理——难点分析——讨论解决一系列完成,使学生在学习的其中掌握思维方法,学会学习的技巧,此时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如进行《白扬》的阅读教学时,我们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根据教材特点,由浅入深,把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转变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形成互补互助互动,为适应新时代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课堂网络化信息交流奠定基础。可以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

第一步:凭借预习,学生自学,发现疑难,提出疑问;

第二步:提供阅读提示,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理解爸爸的话,认识白扬的特点;

第三步:抓“点”,说明中心的句子,引导学生在关键处求疑。“爸爸借口白扬表白什么心愿?”此时教师重点导法,联系上下文,提问题,悟中心,可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然后放手让学生采用分组对抗赛的形式自己唱主角;一方学习小组根据三个“不知道”提出问题;另一方小组回答,说说知道了什么。在这一步,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设置疑点,自己解释,自由表达,耳、眼、口、脑全频道参与,教师只通过点拨,给学生的思维以导向,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第四步:抓结尾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自身的言语实践,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有“梦想”的空间;让学生“愉乐”其中;让学生……,从而使学生受到从学习氛围、学习内容中体会思想训练的魅力。

上述环节,构设了“设疑质疑——循疑读书——释疑解惑”的学习思路,以读促思,读思结合,一环扣一环,一步一个台阶。学生通过每一层次、不断调整思维,每一次都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受,并学到阅读分析的正确思维方法。

三、坚持教法优化与学法指导同步进行

学生会学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辩证统一于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就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一方面:课堂上,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现状,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并把握好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点和度,尽量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及时间,教师则把功夫用在“导”上,导兴趣是关键、导方法是重点、导技能是艺术、导规律是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益处,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可爱的草塘》这篇散文,篇幅较长,若按传统教——逐段讲解,颇费时间。为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训练更集中,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大胆取舍、删繁就简,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以“理清课文的条理”这一重点训练项目为主线,先选取文中三个最能体现草塘可爱的精彩片断进行重点教学使学生的学路和作者的思路相接。

(1)学习草塘美景这一段,体会特点,归纳学法;

(2)以读代讲,学习“小丽的介绍”这一部分;

(3)运用迁移法,自学“小河美景”这一段。

然后指导学生运用“理清课文的条理”这一学法,“遵循识斯真”,进一步理出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腻—赞—恋—爱”进而悟出中心。

这样处理教材,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一课一法的单一教法,而是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法考虑教法,教法的优化对学生学法的选取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由扶——半扶——放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我会学的状态,最终实现教是为了更好地为学服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