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1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黄飞跃

(威远县职业技术学校威远642450)

从事职业教学计算机专业教学多年,深感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计算机的教学应该着重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想象力;另外,结合职业中学生喜欢独立思考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这样才能真正使计算机成为学生的一个应用工具而不会成为学生考试的负担或娱乐工具。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并能融合贯通加以应用呢?

一、合理地安排课程设置比例

一般来说,职业业中学开设有关计算机系统软件课程,如微软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软件和一些相关的编程语言教程,以及应用软件,尤以微软的Office2003为多。它们都是实践性特强的专业课程。在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尽量做到“讲练结合”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也不能只讲解不上机。如果只上机,就忽略了教学的目的,学生不能获得系统知识;如果偏重课堂讲解,学生就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虽掌握了理论知识,可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教学实际我个人认为较适当的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比例就是1:1或1:2。安排这样的比例,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1.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4.要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三、实行灵活多样的上机课教学

1.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安排在机房进行。配有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仪的现代化机房,能够使教师精心设计制作教学课件,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效率的教学需要。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

3.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生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四、加强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是21世纪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会涌现出许多学生计算机爱好者,这些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校、教师、家庭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避免这些学生在惟利是图者的诱导下变成电子游戏的牺牲品。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可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成立计算机应用兴趣小组,让学生在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

五、让个性化的作业、考试代替学生的学习负担

我们前面说过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故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完全不能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若是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从而埋没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

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创造思维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是发展的灵魂。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引导他们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并要注意到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防止思维绝对化和僵化

创造从问题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动他们的创造思维

七、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边教学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计算机教学还需我们的进一步摸索。“实践出真知”,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在理论科学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去实践,成功将在不远处。

总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发展日新月异,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对应于它的教学方法也应该灵活多样。以上几点,仅是我在近几年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得出的一些体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探索,以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去从事计算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