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证30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1

大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证30例临床观察

王玲玲

王玲玲(开原市中医医院辽宁开原112300)

【摘要】目的:观察大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服用附子理中丸,治疗组30例服用大建中汤。观察临床症状、血尿便常规检查、心肝肾功能检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证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脾胃虚寒大建中汤附子理中丸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326-01

笔者使用大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患者,取得满意疗效,与使用附子理中丸治疗对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开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脾胃虚寒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6~79岁,病程1~18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5例,年龄17~80岁,病程1~19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多为多由脾气虚症发展而来,舌苔泛白滑腻,脉象沉重迟缓。脾胃虚寒证,以脾失去健运和寒象所生表现为辨证要点;阳虚阴盛,寒气从中或进食较阴凉,或肾阳虚。小便清肠不尽,或身体浮肿,脾阳气缺失,运化失健,腹胀痛纳少,小腹坠痛感,腰腹泛酸沉重感。大便溏泄稀汤,甚则完谷不化,寒气凝结,气血滞下衰沉,故腹痛时;温水覆之或按揉之,常感舒适。阴寒之气内盛,水湿不化,腹满时减,四肢均有寒冷感,或肢体困乏沉重,口泛清水,大妇女带下清稀、腰腹泛酸沉重感,属寒湿下注。排除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哺乳妊娠的妇女;排除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排除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排除病情危重,难以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确切评价者[1]363。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服用附子理中丸。治疗组大建中汤,药用蜀椒3g(炒去汗),干姜12g,人参6g,上三味,用水400mL,煮取200mL,去滓;纳胶胎70mL,微火煎取150mL,分2次温服,每次相隔约1小时。药后可饮粥适量。当一日食糜,温覆之。连续用1个月为1个疗程。

1.4观察指标临床症状、血尿便常规检查、心肝肾功能检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1]363。

1.5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364。痊愈:服用1疗程后脾胃虚寒状消失,饮食正常,舌苔泛白滑腻,脉象沉重迟缓,肢体困乏沉重,口泛清水等症状亦随之告愈。有效:服药1疗程后脾胃虚寒减轻,发作间隔时间长。无效:服药1疗程症状无变化。

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不良反应两组均无不良反应。

3讨论

饮食经脾、胃消化吸收后,须赖于脾的运化功能,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从而使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得到充足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饮食水谷方能化为精微,生成精、气、血、津液,以充养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反之,脾胃虚寒,则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消化不良,以至倦怠、消瘦等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情志内伤、饮食伤胃、劳倦伤脾所致,以肝郁气滞、脾运失职、胃失通降为其基本病机。病位在胃,而又涉及肝脾两脏,治疗以疏肝和胃、温中健脾为主。中医认为人体是统一的整体,五脏六腑是相互关联的,一脏功能失常,必影响他脏或由他脏功能失调所致[2]。饮食入胃,脾胃健运,则水谷得化,精微得输,五脏得养,人体得充。即所谓“胃气壮所以,中医治疗脾胃病,并非单治脾胃,而是从整体调节,使各脏腑的气血阴阳平衡,而达到治病的效果。方中蜀椒味辛大热,温脾胃,助命火,并能散积杀虫;干姜辛热,温中助阳,散寒降逆;人参补益脾胃,扶助正气;重用饴糖建中缓急,并能缓和椒、姜燥烈之性。诸药合用,共奏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之功。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主脾胃虚寒,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中国中医药报.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的优势[EB/OL].[2013-03-05].http://www.100md.com/html/DirDu/2006/11/30/30/82/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