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我国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莫爱玲

莫爱玲

南开大学

摘要:重新构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整合课程体系,建设多样化的实习体系和实习基地,聘请实务工作专家授课,倡导学生自主管理,提出了“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的培养理念,取得了较好办学效果。

关键词:校企合作;“2+1+1”;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需要的高级应会计用型人才,不断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与重庆和勤机构等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努力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近距离对接。设计了“2+1+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相对于以前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新模式具有“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三大优势。

一、“2+1+1”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2+1+1”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与重庆和勤机构合作,在会计学专业试行“2+1+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将用2年时间完成公共课、工商管理专业基础课以及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夯实其作为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知识基础;用1年时间完成会计学专业课和实践课的学习,培育其在专业能力和技能方面的优势;最后用1年时间完成系列综合性实习和毕业设计,帮助其实现职业化转向。相对于现行的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具有“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三大优势。其目的是:把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2+1+1”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学培养目标的定位

我国不同层次的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差异不大,导致不同级次高校的培养目标大同小异,最终使得会计教育培养的人才与会计实践要求的人才严重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就业去向盲目。

实施校企合作,突出基础、能力、素质三要素的全面发展,为企事业单位、司法机关、中介机构培养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2+1+1”模式下的培养目标。

从广泛的意义上讲,除专门从事基础理论原创的学术型人才外,其它的人才均可以称之为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有不同的级次和种类。会计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要强调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协调发展。比起职高中专教育培养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有更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因而不仅具有胜任会计相关岗位的能力,同时具有适应多种管理岗位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判断能力。与其他类型人才相比,他们要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岗位的需求,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大学本科层次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对学生实践能力、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换句话说,大学本科会计应用型人才是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的人才。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会计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应当具备预测、决策、组织、管理、指挥经济活动的能力。应用型大学本科会计人才除了能记账、算账和报账外,还应该对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有全面的把控,会计专业理论扎实,职业判断能力和现代化的信息加工、整理、分析能力强,熟悉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及相关法律规范,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能通过战略管理、资本预算、风险控制、成本控制、营运资本管理、绩效考核、国际投资决策等方法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管理和风险规避。

二、“2+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为了实现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搭建实践平台,建立学校与企业两个阵地,共用学校与企业两部分资源、;共同设计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定位、培养规格、课程结构、实践比例、实践环节等,实施双师教学,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一)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能力教育”理论教学体系

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使学生在思想素质方面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健全的人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专业方面具有夯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综合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敏锐的洞察力、自我发展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合作与决策能力。在职业素养方面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开阔的职业视角,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习基地

构建多渠道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大学本科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我们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了重庆市市级校外重点实习基地、校内模拟实验室,该实验室由合作企业出资金建设。加大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课程的力度。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并提高实训课程的比例,目前实训课程比例为22.5%,共计36学分。

学院通过构建重庆市一级校外实习基地、启用紧密型合作模式,即专业知识紧密性、物资紧密性、业务实操紧密性、师资紧密性。校企共建实验室由和勤顾问机构出资与西南政法、相关知名财务软件公司共同组建“和勤会计实验室”。直接承接和勤旗下的“代帐项目组”业务,此项目将让学生全方位360度学习与实作所有基础业务项目及流程。

(三)校企合作培养的主要特征

1、充足的业务特征

建立“重庆和勤会计实验室”,接受代帐、工商代办、验资基础型业务、会计报表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从流程、材料准备、后续服务来引导学生进入实作状态,由校方安排学员的实作周期。

2、双师教学特征

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师同堂的“双师教学”形式,同时还为每位学生配备二位导师,理论导师负责其专业理论学习,实践导师负责其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其目的是突破传统的单一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拓展实践教学的空间,把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课堂训练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实现了应用型人才的零距离培养。

3、实操管理性特征

为学生建立一个项目管理的制度,由学生介入项目管理,模拟并协助项目经理管理项目,了解项目管理流程与风险规避,而管理类课程则由校方制定,先理论后实践,从而培养综合型项目管理人才。

三、来自学生的总结

(一)优良的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高等院校实现培养优秀人才目标的重要条件。同时,良好的学风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学生产生着强烈的熏陶和感染,激励学生奋发努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同学的问卷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同学认为该模式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氛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的自觉性好,上课出勤率很高

会计实验班纪检委员的工作记录表显示,除了有紧急事件向年级辅导员请假并获得批准外,实验班同学的上课出勤率通常是100%。几乎每一位给实验班讲授《形势与政策》的老师都会表扬实验班高出勤率,老师们表示能这样认真对待《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班级不多见。此外,实验班同学上自习的热情保持高涨,自习室、图书馆、致知楼的506教室一直是实验班同学热衷的地方,很多同学组队上自习,以便相互监督,相互激励,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学习的主动性强,劲头大

实验班与其他班在课程设置上最大的区别是拥有更多的实践课程,实践课程需要同学们更多的动脑动手。“财务报告分析”、“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是实验班所上课程中两门工作量非常大的课程,不仅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同学们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力处理繁杂的数字。会计实验班的学习委员表示同学们在完成包括以上两门实践课的作业上表现得十分积极,很多同学能够高质量的提前完成作业,丝毫不拖沓;针对不懂、不清楚的问题同学们也能够积极地相互讨论,请教老师。许多同学表示实验班同学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良性竞争,大家都能认真的把事情做好,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帮助。

3、学习兴趣浓厚、态度端正

会计实验班的大部分实践课程是由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教授的。这些外聘老师缺乏讲课经验,有的老师讲起课来条理不够清晰,有时甚至词不达意,使得同学们在理解课程内容时感到有些吃力。但是同学们并没有因此放松学习,而是端正自己的态度,理解外聘老师的难处,上课没搞清楚的,下课问老师,问同学,或者自己看书找资料,直到弄懂为止。另一方面,实验班的同学能够正确对待较为繁重的作业量。实验班较大学习任务和作业量与普通班形成鲜明对比,在访谈中很多同学表示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周末时宿舍其他普通班同学在看电影、玩游戏,自己却要看书写作业。这样的情况没有引起大家的埋怨,相反,同学们认为用看电影玩游戏的时间来看书写作业是非常值得的,一时之欢愉不如努力干实事。

会计实验班的班训是“做任何事都必须把它做好”。

参考文献:

[1]欧阳爱平;;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全英语教学的设置与运行[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陈红;余根亚;陈永飞;;对高校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丁佩芬.“双导师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I].职业教育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