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路建设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乡村公路建设问题探讨

王广林

王广林(六盘水市盘县大山镇交通管理站贵州盘县553537)

中图分类号:U412.3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4-0000-01

摘要:贵州多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乡村公路线长面广,分散在各个地区的各个角落,针对不同地形、地质状况的乡村公路,设计时除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交通量、人口密度、资源分布状况外,还应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等各方面因素。还要根据各地乡村公路使用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加大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力度,以确保乡村公路的建设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乡村公路问题公路设计养护

一、乡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国家在乡村公路建设上投资力度的加大,各地区乡村公路的建设里程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各地的路网通达深度和公路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积极拉动了公路沿线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乡村公路建设所占公路网比例的不断上升,路面状况逐年改善,通达深度逐年增加,乡村公路建设随之出现的问题也逐渐增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乡村公路建设整体规划跟不上公路建设步伐。一方面是建设资金不能按时到位。由于乡村公路覆盖面广,里程数大,需投入的资金数相当大,建设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导致乡村公路建设中资金不足,这成为偷工减料,降低工程建设标准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是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一套适合乡村公路的养护方案及政策。许多地方乡村公路重建设轻管养现象相当严重,导致许多公路建成后因缺乏有效管养而在刚投入使用不久就出现各种破坏现象,这种破坏现象在沥青路面上更加明显。

2.乡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不严格。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大力建设乡村公路,但随着乡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目前各地似乎形成了一种只盲目追求建设里程数,却忽略了对工程建设质量的严格控制,导致很多乡村公路刚投入使用就出现断板、沉陷、错台等严重质量缺陷,很多地方甚至是修一条坏一条,形成了边建边坏,边坏边建的恶性循环。

3.乡村公路建成通车后,超载、超限问题非常严重。一方面很多超载车辆为了躲避国、省道上的超限检查站或收费站,绕行附近乡村公路,使该路交通量大大超过原先公路的预测交通量,加快道路损坏速度;另一方面由于乡村公路等级均较低,技术标准也不高,路面、路基承载能力较差,经常运行超限车辆,较之高等级路面更容易损坏。通过以往重载试验表明,在超重轴载作用下,混凝土面板内产生的应力可以超过混凝土面板弯拉强度标准值,混凝土面板疲劳寿命大幅度降低,甚至可能发生静载破坏。因此要重视限制超限车辆通行,要在通村路口处设置限高限宽设施,还在路旁设立限载标牌等。

二、乡村公路设计

乡村公路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农民老百姓,因此,乡村公路建设线形设计应尽可能避让民宅、保护农田林地,做到不修农民不需要、不愿意修的路。乡村公路设计应结合当地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不断优化设计,结合当地车辆类型及发展速度和公路使用特点,确定不同的路面结构和公路等级。以下就乡村公路线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及路面材料选择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1.乡村公路线形设计。线形设计各技术标准参数的选择也要根据不同地形、交通量情况确定,确定合理公路等级,以保证畅通交通量的路面宽度。稳定的路基。由于乡村公路等级较低,交通量较小,施工设备往往也较简易,因此其公路线形设计应遵循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多用荒地废地,平面线形以适合原线形的流线为主等原则。因为老路经过多年的车辆荷载反复作用后,路基基本上都达到密实稳定,所以不需对路基做太多处理就可满足规范要求,大大减少工程量。避免为了一味追求线形的美观而改道,以至增加工程量或增加占地。在必须新建的路段,线形选择要尽量避免大填大挖路段,防止增加工程施工难度,增大工程建设费用。

2.乡村公路路面结构设计。结构设计要围绕社会效益,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当地地质条件、经济条件。由于乡村公路等级较低,路面结构设计主要还是路面材料类型的选择,结构层的设计一般都是根据当地车辆类型、乡村公路等级和交通量状况等因素。通乡路一般采用20cm厚4m宽水泥板块,通村路一般采用18cm厚3.5m宽水泥板块。

三、乡村公路养护

随着乡村公路建设高速发展,乡村公路里程数的剧增与乡村公路管理养护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管理和养护上存在责任分工不明、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乡村公路的发展。目前全国265万km的乡村公路中,能保证常年养护的仅约占总里程的30%,绝大部分处于失养状态。由于管养不到位,不仅影响车辆通行,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已经严重制约了乡村公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故广大人们群众热切盼望国家能够尽快出台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政策,以解决乡村公路的养护问题。

要解决乡村公路的养护问题,必须要用有效的措施来实施,加强公路养护技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公路养护。针对当前乡村公路养护中普遍人们的爱路护路意识不强,管理和养护机制不健全和养护技术较差等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养护措施:(1)各级政府不仅要树立自己的养护意识,还要树立起广大农民百姓的养护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乡村公路特点的养护新机制,提高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2)各乡镇、村可以成立当地专业养护小组,并组织当地百姓进行养护技术的专业培训,提高养护技术;(3)加大养护资金的投入,国家应根据路的养护实际需要,如路面类型、路面宽度、交通量、所在地区的经济条件、道路使用年限等来确定养护资金,而不是采用单一的按公路等级模式确定养护资金;(4)坚持“村民自养”原则,根据道路用途安排养护人员,一般过村路可以采用个人承包养护的方式,既可以降低养护成本,还可为当地百姓增加收入;(5)政府领导还可以开展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活动,实行养护质量奖罚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四、结语

加大对乡村公路路政管理的力度,将路政的管理触角延伸到乡村公路,使公路路政管理没有空白。由于乡村公路线长面广,仅靠目前的专职路政管理人员很难管理,建议聘用乡村路政协管员分片管理,对协管员应先培训后上岗。协管员的主要职责是宣传有关政策,提供信息,及时制止侵路、损路事件,但没有行政处罚权。乡村公路建设等级低、资金匮乏,但不等于可以质量差、寿命短,更应利用有限的资金尽量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使乡村公路建设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参考文献:

[1]陈尊崇.乡村公路建设研究分析[J].交通科技,2OO6,(5):118—120.

[2]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乡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必读[M].人民交通出版社,2O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