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苯地平微囊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硝苯地平微囊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研究

秦胜利

秦胜利(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人民医院454191)

【中图分类号】R9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199-01

【摘要】目的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硝苯地平(NF)微囊,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研究。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NF微囊,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囊外形、粒径,并对微囊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度进行研究。结果本实验制得的微囊平均粒径为23.8±2.6μm,载药量为15.8%,包封率为80.6%,NF微囊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的NF微囊,粒径均匀,载药量及包封率较高,具有很好的缓释作用。

【关键词】微囊NF体外释放

本文采用复凝聚法制备NF微囊,并对NF微囊的粒径、载药量等质量指标和体外释放度进行了考察,期望达到更大限度发挥药效的目的。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仪器:UV-9000型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磁力搅拌器、电子分析天平、生物显微镜、GT10-1型高速离心机;试药:硝苯地平(上海启迪化工有限公司,批号:20120607),无水CaC12(江苏常州蓝航化工有限公司,批号:20120518),壳聚糖(奇伟兴化工批发,20120804),海藻酸钠(青海鸿杰海藻有限公司,批号:20120308);戊二醛、丙酮等试剂等均为分析纯。

1.2微囊制备方法将海藻酸钠溶入3%醋酸液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取适量上述溶液,加入适量的壳聚糖,充分溶解后过滤,并于室温下过夜;称量一定量的NF溶入含异丙醇的水溶液中,将上述溶液缓慢滴入50ml植物油中,磁力搅拌15mim使其乳化得到W/O型乳液,将ALG-CS溶液缓慢滴加到W/O型乳液中[1],500r.min-1的速度充分搅拌30min,加入戊二醛让其固化,室温下放置12h,采用石油醚去油相,并用石油醚和异丙醇清洗微囊,抽滤真空干燥后就得到NF微囊。

1.3微囊形态和粒径分布采用生物显微镜对微囊的进行观察,根据显微镜的测微尺测定微囊粒径大小,每次测量250个取平均值,共测试3次,计算平均粒径和粒径分散度[2]。

1.4含量测定方法取适量NF微囊充分研磨成粉末,精密称取50.0mg微囊粉末,以甲醇溶液溶解并稀释定量成100μg•ml-1的溶液,分别精密吸取0.4、0.7、1.0、1.3、1.6ml于25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在波长235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NF的含量[3]。

1.5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取适量微囊按照1.4测定微囊中NF含量,每批微囊平均测定3次,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包封率和载药量:载药量(%)=(微囊中药物质量/微囊质量)×100%,包封率(%)=(载药量×微球的质量/投入的总药量)×100%。

1.6体外释放特征精密称取NF微囊,置于100ml磷酸盐缓冲液PBS(pH=7.4)的广口瓶里,温度控制在37±05℃,在100r.min-1的水平恒温振荡器中振荡,保证漏槽状态,定时取样5ml,每次取液后补充等量空白的PBS液,取液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在235nm处测定吸光度A,计算NF溶出度,重复体外释放度实验3次,以均值计算累积释药百分率。

2.结果

2.1微囊的一般性质:本实验制备的NF微囊按照1.3测试方法检测,NF微囊的平均粒径为23.8±2.6μm,粒径分散均匀,微囊间分散性良好,无粘连。

2.2微囊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实验结果从表1中可见,NF微囊载药量为24.3%,包封率为80.6%;体外释放度测试以均值计算累积释药百分率,以累积释放率和释放时间拟合,微囊的体外释放度符合Higuichi方程,r=0.9879,Mse=0.0008。

表1粒径载药量及包封率结果

样品批号载药量包封率

201212260125.679.9

201212260222.981.7

201212260324.480.2

平均值24.380.6

3.讨论

微囊是将固态或液态药物包裹成微型胶囊,微囊要求无毒无刺激、性质稳定,并要有适宜的载药量、包封率及释药性;NF是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具有强效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的功效,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是当前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但该类药物作用时间短[4],为了防止血压频繁波动,需要高频率服药,为此针对NF的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制备的NF微囊粒径分布均匀,载药量和包封率均达到理想效果,同时体外释放度符合Higuichi方程,具有良好的缓控释效果。

参考文献

[1]邱海霞,田景振,梅兴国.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放特性[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6,37(4):245-247.

[2]尹承慧,侯春林,蒋丽霞,等.环丙沙星壳聚糖可植入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5):536-539.

[3]张洪,黄徐英.三七总皂苷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5):479-480.

[4]凌旭,张良珂,李攀,等.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囊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性质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12):1696-1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