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性扬才,引导学生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顺性扬才,引导学生成长

黄晗晖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中学523000

摘要:通过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提出对学生的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顺性扬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依据学生心智特点、个体差异、学习规律等方面阐述如何顺学生之性,给予适合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成长。

关键词:顺性扬才教育规律学生发展

一、对教育本质的思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从这个角度思考今天的教育本质,可以构建教育出发点、教育过程、教育归宿点之间的关系(图1)。

图1:教育出发点、教育过程和教育归宿点之间关系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而教育上的有效导学之法就是教育善法。雅斯贝尔斯认为,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孔子、苏格拉底等推行的“因材施教”教育主张,也是强调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台北教育大学郑崇趁教授曾提出“顺性扬才”的教育主张。他主张教育应顺学生之性,扬优势亮点之才。他认为“顺性扬才”是学生本位的教育,属于多元智能的教育,有形优辅弱的教育特质,是永不放弃的教育。如果我们承认每个人的遗传素质不同,且由此带来每个人的潜能不同,那么教育者就可以在孩子发展的各个时期,施予适宜的教育善法而不是粗暴强迫,“顺性扬才”之法是能够促进他们潜能发展的教育善法,引导学生不断成长。

二、如何顺性扬才

“顺性扬才”主张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顺应学生的背景习性,要顺应学生的喜好兴趣,要顺应学生的潜在性向,也要顺应学生的优势专长,更要顺应学生的理想抱负,才得以扬其可扬之才,才能达到教育的有效与价值。

1.顺性扬才,成长需要等待

生命发展,就是成长的过程。在这个相对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成长的趋势。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个体成长遵循一个程序,在每个年龄段的领悟水平是有高低区别的,不能强求。这一思想对于我们践行“顺性扬才”的教育有着很好的启示,我们唯有遵循孩子生命个体的成长规律,像对待禾苗一样,给予适宜的养分和阳光雨露,让其自然茁壮成长,绝不拔苗助长,不超越,用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

同样都是成长,不同孩子的成长却有快有慢。因为每个孩子的体质、气质有不同,智力结构、心理特点有差别,知识经验、认知水平有高低,这就决定了每个孩子在同一发展阶段上发展状况不同。比如,有的学生初中学业优异,到了高中感到学习比较吃力;而有的学生初中学业平平,进入高中后逐渐显露出过人的学习力,成绩突飞猛进。这些差异除了非智力因素影响外,都与孩子个体的发展规律有关。家长和教师要理性看待每个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表现,面对不理想的情况时,不要焦虑,不要过多给予负面评价,而要正视、平等对待、耐心扶持每个孩子的成长。

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智力结构和侧重点,从而也构成了孩子的智能特征。有的学生理科冒尖,有的学生文科见长,有的学生有艺术天分。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去发现孩子的长处,要多角度仔细观察孩子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找到孩子的最佳才能区,再提供适当的条件环境和方法去培养、发展和强化,扬其优势专长。积极耐心等待,捕捉教育时机,创设情境,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引导孩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朝着我们给他预设的目标奋进。

2.顺性扬才,引导学生乐学

快乐是学习的真谛,也是人生的真谛。顺性扬才,意味着要顺应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苦学违反了孩子的天性,一味强调勤奋刻苦,会消磨孩子的求知热情。轻松愉快的学习才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思维才能活跃,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

如何让学生乐学?教育家陶行知主张“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这样学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也就能够乐学了”。可见要想让学生乐学,教师要教得得法,要以学定教,研究学生的学法。

新时代教师肩负了让学生乐学的重大责任。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尊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学生心智发展和认知能力,这是必须时时铭记的教育法则。各科教师开展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引导学生用学科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构建知识,找到学科知识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乐学,激发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科学创新品质的形成。使学习变得兴趣盎然,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摒弃那种“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填鸭式”的教学内容和作业负荷,真正给学生减负。积极探索智慧课堂、思维课堂,自主构建优学高效课堂。

教学中要将接受性学习和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的学习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在探索中感知与发现,经历从“不知”到“知”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积极思考状态,并形成探索求知的兴趣和习惯,使学习进入到深度学习、发现学习、成功学习的良性境界。这样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得到培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就能够实现,“顺性扬才”的教学理念就得到落实。

3.顺性扬才,教会学生自我控制

顺性扬才,并非随意放任、没有节制。撤切尔夫人有句名言,所有成功的秘诀在于自我克制。然而现在的物质生活丰富,中学生普遍面对多种多样的诱惑。学生能否控制这些欲望,密切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成长。时间很宝贵,却在学生不知不觉地玩耍中流逝。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有了玩的节目,就把作业推到一边,打乱学习计划。放纵自己一次,就会有第二次,长此以往,各种诱惑消磨他们的意志,且会形成坏习惯。

如此学生尝到了玩乐的甜头,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做老师的该怎么办?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控,懂得管理自己,应对种种诱惑?我想一方面我们不能无原则地顺从孩子、放纵孩子的欲求,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其自控能力,要教会学生控制时间、控制贪乐。同时要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激发他们实现梦想的激情,从而焕发坚强的毅力。确立清晰而富有挑战性的目标,以坚强的毅力全身心投入学习去达成目标。这样,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就不会像一叶偏离航向的小舟,漫无目标地在瀚海中乱撞,不清楚将来等待自己的是什么。

作为新时代家长和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必要的克制,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保持向上努力的学习定力,顺应理想抱负,值得不断探索。

4.顺性扬才,读懂孩子

好的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喜好,读懂孩子,尊重孩子的心理,顺应孩子的潜在性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顺性扬才,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因势利导,促其健康发展。

朋友的女儿读初二,在班里成绩位居中游。父母对她有较高的期望,为其学业操心不少,尤其是母亲管得多管得细,时间上管得紧,不太支持其参加娱乐活动。但孩子并没因父母的要求严格而放弃自己的爱好,改变习惯,增加努力的程度。有一天,她写了一段心里话,她说:“虽然我知道爸妈很希望我在家学习时间多一些,玩耍时间少一些,希望我的成绩能更好一些,但我还是想继续看电视,还是想上网,周末还是想睡懒觉,周末有时我还是要去看电影。当然我也明白初二下学期了,我要学得更好,所以我还是要好好听课,在家还是要好好做作业,有时间还是要多看书多做点功课。但是我不喜欢妈妈唠叨。若你们一定要唠叨,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无论怎样,我还是要继续过我的快乐生活!”

从孩子写的心里话中可以看出,如今的孩子多数从小受到父母溺爱,自我意识强烈,因此听不进逆耳的话,喜欢我行我素。很多父母对此感到束手无策,不知怎么和孩子沟通。习惯于用自以为正确的观念来训导子女,甚至有时候根本就不能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简单照搬自己曾经受过的教育方法模式。事实上这些方法很难生效。如果家长能读懂孩子,“投其所好”,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其教育是更为有效的。具体方法可以是顺其兴,即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更乐于接受家长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形成正常作息规律,使学习与生活变得更为轻松。父母多一些陪伴,并以身作则,希望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比如希望孩子不睡懒觉,自己就应该早起。还应与孩子共同面对困难。

经常可以看到,不少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面对困难情绪消极,学习依赖心理严重,我们如何去帮助这部分学生?我想一是还要从目标方面,帮助他们再树立起长远人生理想,鼓励自信和立志并能够保持。二是帮助他们及早了解生涯规划,介绍高校、专业、职业等等的划分,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做好自我设计,制定中期目标发展规划,让他们更早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增强紧迫感。三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及智能特点,顺其智能之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优势、潜能,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并且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动力。

5.顺性扬才,关爱后进生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关心,教师在不断地关爱学生之中,应顺其性扬其才,促进其心智发展,快乐成长。

屡犯错误的学生,总听到批评之声,久而久之,认为在老师的心目中只有坏印象,于是自暴自弃,越滑越远。面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该怎么做?

首先是友善地接近他们,力求准确地找出“病因”,以便“对症下药”。需有针对性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感化错误的学生。不能采取简单粗暴、动辄训斥的办法,那样只会拉开师生的距离。也可以设计丰富有趣的集体活动,吸引这些学生参加,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从而发现其闪光点,即时扬其长,让他们发现自身价值,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同时借助榜样的力量,让班上品学兼优的同学影响他们,介绍先进事迹感化他们,促其感悟反思,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还应尽力帮助他们戒除不良习气,克服学习困难,养成正当爱好,激起学习热情,树立信心,从而使这些同学“抬起头来”,迈开脚步,走上正路。

学生无好坏之分,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处,教师不仅要关爱优秀生,更应该鼓励后进生。形优辅弱,永不放弃。用沙里掏金的精神去发掘、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一点点地进步。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发掘特长,正视差异,尊重选择。顺学生之性,扬学生优势亮点之才,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1]郑崇趁教师学:铎声五曲[M].台湾,心理出版社,2014。

[2]张在军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