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发展深化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关注学生发展深化教学改革

曹富祥

关键词:转变观念;学生主体;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就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教师安排实验,全班学生依葫芦画瓢,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创造的空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和发展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了出来,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

一、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应对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导,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就是教育的一切,如果学生在少年时期没有遇到一位脑力劳动的真正的指导者,那他就永远不能学会真正的思维”。学校教育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传统的教学,一直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以培养能力为辅,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包揽一切,只教给应试的知识与技巧,我们的教学决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知识学习的层面,而应该重点放在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知识的途径上来。作为教师,应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只有让学生拥有了自我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终生掌握开启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才能真正自主地踏上学习和创造的征途。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发展提供发展的舞台,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并关键时候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在信息社会中,作为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知识全盘教给学生,而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特别是终身学习的方法才是教师的明智选择。教学也应围绕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努力实现“四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应由过去的讲授者、讲解者转化作为“指导者”、“导演者”,教师的功能由“教学”转变为“导学”。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地位应该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发现和探究,从而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态度。要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

二、实现教学观念的几个转变

1.由“偏爱优生”转移到重视“学困生”

以前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往往倾向少数尖子生,提问提优生,板演找优生,谈心找优生,相反对“学困生”歧视冷淡,体罚、挖苦“学困生”等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差生面不断扩大,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为改变上述情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改变对差生的态度,增加对差生的感情投入,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心、爱心和诚心。心灵的沟通使学生对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差生由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一改课堂的沉闷气氛。

2.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

以前好多教师只注重教师的教,一进课堂就独霸讲坛,滔滔不绝,满堂灌,使学生昏昏欲睡,信息吸收率低,做练习、做作业时间太少,新知学得糊里糊涂,得不到及时巩固,教师却要求学生课后去看书,进行大量练习。这种“先教后学”的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效率低下,效果极差。素质教育主张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课堂上要留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不断地开发潜能,促进主体性进一步发展。通过教育改革,我们树立了全方位的学生意识,课前充分准备印制学案,先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充分预习,尝试做例题和简单的练习,基本上掌握了基础知识点后,教师再实施教学。“先学后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可以有的放矢,重点讲解学生不理解、不会的知识点。学生参与教学,教师依据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由“大量练习,机械重复”转向“注重检测,及时矫正”

传统题海战,浪费了学生的大量时间,效果可想而知。许多同学的课后作业互相抄袭,以应付检查。作业不能真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十分重视信息反馈,一改以往的题海战术,采用精心选择典型习题,压缩题量,以小页子形式变课外作业为当堂作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课检测,节节验收,章章测试的方法,充分发挥了练的效益,得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回报。

4.重视实验

化学以实验为基础,教师应创造条件多做实验,不要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能做学生实验的尽量不演示,或让学生走上讲台代替教师做演示,其他同学观看,讨论指出问题。通过实验直观了解现象,结合交流和讨论,亲身体会化学的魅力,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且这样获得的知识更为扎实、深刻。

三、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建设

新的教学方式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学习,拓展知识面,丰富教学素材。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四、营造激情、对话、开放的课堂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真正的教育能手总是竭力使抽象的概念能真正地为学生所掌握,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成为他们积极地认识事物和获取新知识的工具和手段。讲完新教材以后,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使教室里保持安静,让学生想一想教师讲过的东西。……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独立地弄懂教师所讲的东西。有经验的教师们都认为,让学生思考和理解教材,是课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探索知识的方法,并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相信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地思考,允许同学间有感而发的小声议论,因为那正是他们坚韧的创新意志力的集中体现,要让他们亲身体验并感受到:独立思考,不轻易放弃,与他人交流并从交流中获得灵感是同样重要的。这样能为高效地证实猜想、澄清事实提供更好的认知基础。教师要乐于和学生站在同一思维层面上。只有和学生站在同一水准,才能设计出符合学情的问题和练习,才能真正被他们的创造力感动。

再次,教师要乐于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错误的正确的先导”,正是有了学生的错误,教师才有了参与引导的切入点。因此,学生思维中的失误正是其过程中的闪光之处。当他们大胆而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并不完全正确的思路时,也就正是教师掌握学情、调整教学行为的最佳时机。因此,在与学生交流之初,教师对每个发言者都流露出赞赏之情,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点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重要而长远的课题。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惟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大胆探索创新,扎实工作,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翟远杰.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6).

[2]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陕州中学

邮政编码:4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