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学科兴趣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1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学科兴趣的培养

孟主能

(普安县龙吟中学贵州普安561511)

【摘要】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标;兴趣;培养

Shallowtalknewunderthelessonmarkofjuniorhighschoolphysicsacademicsinterestofdevelopment

MengZhu-neng

【Abstract】Interestisinfluencethestudyaggressiveofmostdirectfactor,thoseareunusual,tolifemeaningfulofknowledgeandproblem,abilitycauseastudentmightinessofinterest.Developmentstudentstudyphysicsoftheinterestbeanexaltationphysicsacademicsteachingthekeyofthequality.

【Keywords】Newlessonmark;Interest;Development

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但物理学科抽象、概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效果,一次次学习上的挫折和失败,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这是当前物理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教学中创设物理情境问题,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教学中致力于体现物理知识“有用”。如在进行“杠杆平衡”教学时,在课本知识与实验的基础上,举例讲解生意场中商贩利用”杆秤”或者”磅秤”牟利的诀窍,商贩在买进物品时利用大秤砣,增大了力而减小了力臂,即减小了读数;在卖出物品时利用小秤砣,减小了力而增大了力臂,即增大了读数。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激发了,听课情绪更高了,求知欲望更强了。

在教学中重视探究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蕴含着的吸引力,准确运筹每章每节的新知识、概念和规律,特别是概念、原理、定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在进行“沸腾”一节教学时,以学生实验为基础,在盛水的烧杯中再置一只装水的小试管,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总结出结论。如此,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液体沸腾需要继续吸热,沸点的知识。这种采取生动有趣的探究实验教学代替简单枯燥的概念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富于相想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起。课本中各种各样的图,都是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程度的,也就是靠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判断的。如在学习“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可启发学生联想“右手拿镰刀割麦子”的情形。根据“右手定则”,磁力线方向(麦子)、导体运动方向(镰刀)、导体中感应电流方向(四指)的关系就十分明确了。如此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形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这样把创设最优化的物理形象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会让学生的学习情绪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的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楼梯开关”、“瓶吞鸡蛋”、“细线割冰”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需要。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

总之,运用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构建和谐课堂,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加强创新思维培养,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潜能,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文章编号】1236-3619(2010)03-14-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