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探究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

王平

王平

大庆油田总医院营养科黑龙江大庆163001

【摘要】目的:观察探究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4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后营养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肠外营养)与实验组(32例: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5天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相关营养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早期肠内营养。

【关键词】早期肠内;肠外营养;胃癌;全胃切除术

胃癌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者胃肠吸收摄入能力,机体长期处于消耗状态,胃癌患者临床治疗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手术切除部分胃脏恶变组织后多数患者由于围手术期禁食,机体营养指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甚至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降低患者自身免疫防御功能[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32例肠外营养患者与32例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患者术后5天相关营养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2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男(20例)女比(12例)例为5:3,年龄在32岁至68岁,中位年龄为(51.12±1.12)岁,临床分期:有14例患者为II期,有18例患者为III期。对照组32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男(19例)女比(13例)例为19:13,年龄在33岁至67岁,中位年龄为(51.11±1.11)岁,临床分期:有13例患者为II期,有19例患者为III期。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期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入院后均经病理检查,均符合胃癌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行胃癌全胃切除术。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3)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恶病质体质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行肠外营养治疗:患者术后医护人员根据医嘱计算患者每日氨基酸、葡萄糖、血浆、蛋白等营养物质构成剂量比例,将患者床头抬高约30度而后给予相关营养物质能量静脉给药,控制静脉滴注速度,护理人员定期检查输液管畅通情况以及患者静脉穿刺周围皮肤变化情况

1.3.2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患者术后24小时内经鼻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实施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方式参考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方式为患者术后8h内应灌注250mL生理盐水,而后术后24h内缓慢灌注500mL肠内营养乳剂,500mL肠内营养乳剂共分成10次,首次灌注量为50mL,灌注时间为2h,而后逐渐增加灌注量,患者每次最大入量控制在2000mL/d。待患者恢复经口饮食后拔出胃管,指导患者食用流质食物。

1.4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与术后5天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相关营养指标检测数值变化情况。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肠梗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统计软件包,各计量数据以(χ±s)的形式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两样本均数间t检验,各计量数据以(%)的形式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两样本百分数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营养指标检测数值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相关营养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5天相关营养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2.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情况如下:实验组术后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共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术后3例切口感染、1例肠梗阻、3例肺部感染,共有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25%VS21.88%),P<0.05。

3讨论

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手术创伤因素可促使机体呈高代谢状态,致使患者消化道生理性消化吸收功能消失,患者术后长期禁食可进一步影响患者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能力,促使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症状,营养不良的发生可降低机体免疫力,从而增加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肠外营养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营养干预方式,该营养干预方式可向患者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糖类、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但是近些年相关研究显示,长期肠外营养干预可降低肠道免疫防御功能,致使胃肠粘膜发生萎缩,影响肠道正常菌群,在肠外营养干预的同时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有利于维护人体正常胃肠道功能[3]。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5天后相关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对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关慧慧,孙威.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4(26):78-81,89.

[2]汪涛,余刚.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8):58-59.

[3]李荣海.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