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王艺英

王艺英(广东省云浮市疾病控制中心广东罗定5272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并讨论有针对性的干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进行筛查。结果:研究对象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8.51%,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6.65%,恶性肿瘤患病率为0.89%,冠心病患病率为2.79%,脑卒中患病率为0.78%,糖尿病患病率为2.07%。慢性疾病危险因素为吸烟、年龄、家族史和超重。结论:慢性疾病的防控与人们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积极引导群众调整饮食结构,戒除不良生活方式,可有效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病水平。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调查吸烟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389-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的越来越严重,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改变了疾病谱,使得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降低,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却逐渐上升,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已有研究资料显示,通过健康教育,对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进行改变,可有效延缓或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从部分社区19~65岁常住人口中进行随机抽取,1个家庭抽取1名,共抽取了720名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1:1,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进行入户调查,设计慢性疾病调查表格,按照表格进行调查。其主要内容包括居住人口学、体育活动与锻炼、体重控制、饮酒情况、吸烟状况、居民对慢性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饮食情况、居民血糖、血压、血脂水平、慢性疾病的患者情况等。

1.2数据测量及慢性疾病诊断标准

肺心病、冠心病、糖尿病以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医生诊断记录为主;采用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现场测定血压;肥胖诊断标准为体重指数大于24kg/m2;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WHO规定最新标准,即舒张压在90mmHg以上,收缩压在140mmHg以上,且近两周内未服用降压药物。吸烟量与时间的确定:每周持续时间在4d以上,每天在5支以上。饮酒量与时间的确定:红葡萄酒、黄酒、啤酒每天超过3两,白酒每天超过1两,每周持续时间在4d以上。

2结果

2.1居民基本情况

居民文化程度较好,39.4%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仅有11.3%为文盲。详细组成情况见下表1。居民绝大多数为汉族,仅有个别的少数名族居民。调查的居民中离婚率仅为1.39%,具有相对比较稳定的家庭。

表1居民文化构成情况

2.2慢性疾病患病率情况

研究对象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8.51%,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6.65%,恶性肿瘤患病率为0.89%,冠心病患病率为2.79%,脑卒中患病率为0.78%,糖尿病患病率为2.07%。这6种慢性疾病的标化总患病率为21.53%,女性10.04%,男性11.49%,二者相比较,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慢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年龄、超重、吸烟、紧张、饮酒、腌或熏制食品、家族史、偏咸饮食等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下表2。

表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2.4慢性疾病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上述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应变量,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顾模型中引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暴露因素,剔除水平为0.10,引入水平为0.05,将慢性疾病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采用ENTER进入法进行筛选,有吸烟、年龄、家族史和超重等4个变量,分别为1.69、2.54、1.93和2.28的OR值。

3讨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于性别、年龄、吸烟、饮食偏好、体重状况、饮酒、家族史、体育锻炼等因素密切相关。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冠心病共同的危险因素为超重、年龄45岁以上、家族史、饮酒、吸烟等。机体各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老化,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逐渐减弱,同时,各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直接关系着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各种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而暴露的时间越长,也具有越大的暴露积累量,所以,各种疾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患上。超重是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的相关因素,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超重肥胖能增加慢性疾病患病的危险。

通过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加强体育锻炼,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清淡饮食等均可有效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水平。绝大部分危险因素可通过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医学干预等措施进行干预,通过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途径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能够有效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提高慢性疾病的防控水平,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夏生林.周海.汪涛.张瑞红.吴海东.罗乐.中山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9,8(1):77~79

[2]王贤初.麦艳冰.陈燕.邱德星.周辉.光明新区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8):33~34

[3]张日文.吴荣华.甘艺平.李青艳.叶淼盛.南海平洲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谱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行为干预[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2):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