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地理优质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1

如何上好一节地理优质课

黄旭东

山东省临沂市沂州实验学校276000

近年来,听了不少地理优质课,这些课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教师高超的教学素养。如何上好一节地理优质课,现把我的理解和感受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理念要“新”

1.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体现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展示、总结来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提高能力。“出色的教学是提出正确的问题,而不是给出正确的答案。”

2.教师一定要精讲。

要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个体解决不了的,要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生合作也解决不了的,老师再引导、提示。例如,学生探究“把地球任意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分别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时,大部分学生都观察到,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也有学生提出他们分成的半球是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这时老师要让该生展示是怎么划分的,然后老师强调像这样的半球我们就称为“陆半球”,但研究人员通过计算,还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学习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学习大陆、半岛、岛屿时,可用给出的一段新闻中涉及到的内容导入;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后,通过旅游路线、奥运圣火传递路线、一带一路规划图等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活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活动可以是探究性的活动,也可以是练习活动。学习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农民、出租车司机、游客等,说出某种天气对人的感受;认识了天气符号后,让学生即时唱一句含有天气的歌曲,另一学生马上举起相应的天气符号,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性高涨,然后让学生挑战节目主持人,感受成功的喜悦。一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聚落》一节,练习环节模仿挑战性的电视节目,让学生通过选择“我知道”、“天才知道”、“最强大脑”来完成几组练习,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

5.教学手段要不断创新。

有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突破重难点,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教师通过板图板画让学生读图、析图,依然在现代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些手段可以适当引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利用谷歌地图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区聚落的疏密、规模、形状等;某一个教学重点内容利用微课视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要“准”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的确定对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要准,不能任意拔高或降低要求,更不能偏离了要求。

有些老师教学设计不看课标要求,为了追求新颖、独特,偏离了方向,却浑然不知,当然也就完不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三维要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方法、一定的过程来获取地理知识和读图析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

三、导入、练习设计要“亮”

课堂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曲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启迪思维,唤起探究欲望的作用。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巧妙地设趣布疑,能抓住学生的心弦,把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地理世界”,使之成为一节课的亮点之一。学生学的如何,要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检查。精彩的练习设计不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最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以游戏的形式拖动天气名称到天气符号下面、拖动大洲名称到轮廓上面、将大洲轮廓进行拼图;唱歌曲说天气;挑战天气预报主持人;奥运圣火传递经过的大洲大洋;基础知识抢答赛等都能成为一节课的亮点。

四、与其他学科间要“联”

有些学科的知识是相通的,如地理与语文、历史的联系就比较紧密。学习《多变的天气》设计练习时问学生下列诗句描写的是什么天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观赏天气图片时用一句词语或成语描述图片反映的天气状况,如晴空万里、冰天雪地、狂风怒吼等。为了让学生体会天气变化快的特点,播放一段配音散文朗诵,如《第一场雪》。

五、教师要努力进取,业务素质要“精”

1.教学是一门艺术,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师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

2.要想使课堂教学出众,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开阔眼界,及时了解教改动态。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多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5.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激情,不断感染学生。

6.不断锤炼教学语言,做到精练、有力,没有废话;细腻、庄重、不失幽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的语言素养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