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演奏中的音色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二胡演奏中的音色美

苏晓艳

苏晓艳(大庆市文化体育旅游集团黑龙江大庆163000)

中图分类号:J63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4-0000-01

音乐是通过音响来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这个表现形式上的特点就决定了音色的美在二胡演奏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每一个二胡演奏者在艺术创作中,无不把音色的美作为自己自始至终追求的目标。那么什么样的音色是美的音色?二胡演奏又怎样才能获得美的音色呢?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的。

一、音色的美只能存在于对比变化之中,音色的美为内容所决定

按照马列主义的美学观点,世界上没有抽象的美,也没有绝对的美,美只能在相对中存在,美是为了内容所决定的。根据这个观点,二胡演奏中音色的美也只能在相比较中存在,而且是为作品的内容所决定的。

在艺术实践中,演奏者声音色彩变化的贫乏、音调,都会使音色产生不美的效果。二胡演奏中有许多变化声音色彩的手段,如左手按弦的力度不同;颤指方法运用的不同;颤指幅度大小的不同;颤指松紧的不同;右手运弓力度的不同;弓毛触弦点位置的不同等等,都能使声音的色彩、音质产生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使声音变得明亮或音淡;细腻或粗犷;华丽或朴实;柔美或刚硬;厚实或飘浮;圆润或干涩等等。二胡具备有这些音色上的丰富表现能力,但由于各个具体的二胡演奏者有的能够充分利用,有的却不善于变化运用。

比如有的演奏者一味以某种自认为是最美的音色不加变化对比地加以贯穿始终,这就使本来美的音色成为了音调的音色而失云了美感。而其实“美”恰恰存在于变化对比之中,音调本身就是不美的别名。那么对于二胡如此丰富的变化声音色彩的手段,及音色本身无穷的可变性、丰富性,演奏者又如何来发挥二胡上的技巧手段,并根据什么原则来进行对比,从而达到音色美的效果呢?答案只有一条,必须依据于内容,从音乐的内容出发。比如以演奏《江河水》为例,《江河水》这首作品是通过描写旧社会一个妇女在江边遥祭因服役死于他乡的丈夫的情景,从而表现出劳苦人民对旧社会的控诉与忿恨,因此演奏者在演奏此曲时,对左手颤指的运用、力度的对比等等,都必须围绕着反映这样一个特定环境,特定的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进行音色对比变化的设计,从而使演奏出来的音色能较准确地符合作品的内容,符合感情情绪的发展。比如:为了描写妇女面对滔滔江河失声痛哭悲欲绝的情景,要求音色多凄凉呜嚎的色彩,颤指就要以压颤为主,其它颤指为辅的方法,并应较多地运用迟到颤。

二、音色美的多样性

既然音色美存在着为内容所决定的条件,二胡演奏者是否就可以,并能够根据具体的作品内容统一出一个具体的美的音色作为标准呢?辩证法及艺术实践的客观现实告诉了我们,演奏上具体美的音色是不绝对的,是不能也无法统一于一个固定标准的。美不仅是为内容所决定,而且还存在着它的多样性。每个演奏者、欣赏者,由于个人经历、生活环境、文化素养、年龄、性格的不同,必然产生情趣与审美的不同,演奏者反映同一作品内容,塑造同一音乐形象,都是从自己审美的角度出发去调动音色变化的手段,完成作品的再创作的。同样一首作品,有的就喜欢用较浑厚粗犷的音色,有的喜欢用较柔美的纤细的音色,有的偏重于刚中有柔的音色,有的偏重于柔中有刚的音色等等,这些性格上各不相同的音色,通过运用适当的对比手段,都同样可以达到较完美地反映作品内容,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的目的。这样,音色的美就带来了它的多样性,比如各种风格的二胡演奏家,他们在音色方面都会体现出各自的性格。一般江南风格的演奏家音色多偏纤细柔美,而北方风格的演奏家,音色多偏豪放粗犷,有的音色多显示出饱满热情的性格,有的多显示出细腻含蓄内在性格等等,这些风格、性格个别的音色,(都是由诸多方面因素造成)由于通过演奏家们作品的内容,二胡演奏是这样,一切艺术都同样共同存在着这样的规律(当然这并不是说对风格性较强的作品就不会产生一定影响)。再从欣赏者的角度来说,对同一作品的演奏,也必然存在不同的审美要求,有的偏爱这种风格,有的偏爱那种风格,这也为演奏上音色美的多样性带来了共存的条件与基础。而事实上音色美在为内容所决定的基本原则下存在的多样性,不仅不会影响音色美的存在,相反能促进音色美的不断竞争、提高与发展。

三、二胡演奏要获得美的音色的几个技术问题

前面已谈了音色的美是存在于对比变化之中,是为内容所决定的,但总的来说不管是什么样的音色,从音响学上讲,一般应该是免除杂音的,带有尽可能多并且强弱分配适合的泛音的声音。为此,二胡演奏者要演奏出美的音色,首先一条就是必须保证自己演奏上音质的纯净。

(一)保持音质的纯净

二胡演奏是靠右手运弓,弓毛磨擦弦,使弦振动才发音的,是靠左手手指按弦改变弦的有效振动长度与改变弦的力度来变化其音高的,因此二胡演奏中音质的纯净基本取决于右手的运弓与左手按弦。右手的运弓对音质的影响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1.弓毛压弦力量的分寸及运弓速度的配合对音质纯净的影响。二胡的弦对弓毛压迫的承受力是有一定极限的,在一定的运弓速度下,弓毛对弦的压力过大与过小都将会影响弦的振动规律性,而使音质变噪。另一方面,运弓速度与弓毛对弦的压力的配合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一般弓毛对弦的压力必须是随运弓速度的增快而增加,减慢而减小,才能保持弦的规律振动。这就恰当掌握弓毛弦力量分寸的同时,掌握压力与运弓速度的规律变化,才能保证不影响音质的纯净。

2.弓毛的触弦点与运弓的方向对音质的影响。运弓大体可分上、平、下、前、中、后六个方向,运弓的上、平、下三种方向决定弓毛的触弦点。一般运弓方向平直时,弓毛的触弦点为最佳,偏上偏下都会影响音质的纯净,但弓毛处最佳触弦点的同时,运弓还须保持中间方向的运行才能获得纯净的音质,如果运弓方向过于偏前或偏后,都仍然能使声音发虚发噪。

3.运弓方法对音质的影响。演奏者右手运弓的方法是否得当,各关节的活动是否自然协调,运弓的速度力度是否均匀,运弓是否流畅,都会直接影响到发音的纯净。

(二)演奏者要尽可能地形成和确立一个美的基本音色即要有一个美的颤指

音乐中的任何对比变化都是建立在一个相对稳定基础上的对比变化,因此作为一个演奏者能形成和确立一个美的基本音色就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了。美的基本音色的形成,除必须要有一个纯净的音质外,就是一个美的颤指。就怎样的颤指音色为最美,众说纷纭,有下面几种看法:1、颤指的紧密程度。颤指过于紧密,会使音色颤抖不稳定,过于慢松,会使音色迟钝笨拙。有人根据人声(歌声)的音波振动推断,认为美的颤指每秒钟应是上下波动六次为最佳。2、颤指音波在本音上下的范围。关于颤指音波在本音上下的范围应该多大为最佳,说法也不一,有认为上下在1/8全音范围内,有认为在1/4全音范围内,也有认为在2/4全音范围内,这些说法由于往往都没有结合颤指的紧密程度来说,因此差距就大了。3、颤指的方法。颤指一般可分滚颤、压颤、滑颤、滚压颤等,由于滑颤与压颤的色彩性、风格性较强,因此一般不作为基本的颤指来运用,而就音色来说,滚颤与滚压颤由于方法上左手松驰,它的音色效果最接近于正常人声,因此也就最适宜作为一种基本的颤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