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肝硬化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护理干预在肝硬化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段春燕

段春燕(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医院内科6727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8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8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积极临床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介入对症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和护理满意度,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再次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再次出血率、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症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急救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应用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231-0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组由门静脉压力持久增高引起的症候群,当门静脉血不能顺利通过肝脏回流入下腔静脉就会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表现为门-体静脉间交通支开放,大量门静脉血在未进入肝脏前就直接经交通支进入体循环,从而出现腹壁和食管静脉扩张、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肝功能失代偿和腹水等,最为严重的是食管和胃连接处的静脉扩张,一旦破裂就会引起严重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而危及生命[1];肝硬化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急救要先介入止血措施,防止血容量急剧下降导致的循环衰竭,在急救基础上介入不同护理措施对临床急救效果和患者预后有不同的影响,本文结合多年临床护理经验,介入对症护理干预措施,通过观察急救效果和预后,探讨该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肝硬化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3例,男性50例,女性33例,年龄在27-65岁之间,所有患者自愿参加本实验,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8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39.4±2.2)岁,参考肝硬化Child-Pugh标准对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进行评级,其中A级患者22例,B级患者17例,C级患者6例,出血诱因中劳累12例,精神激动15例,饮食不当9例,急性感染5例,用药不当4例,出血量>1000ml的患者6例;对照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35.7±2.6)岁,参考肝硬化Child-Pugh标准对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进行评级,其中A级患者19例,B级患者15例,C级患者4例,出血诱因中劳累10例,精神激动12例,饮食不当9例,急性感染4例,用药不当3例,出血量>1000ml的患者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止血、吸氧、保温及补充血容量等急救措施。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建立静脉通道,准备急救药品和设备,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清除患者口中血块和分泌物[2]。观察组给予对症护理干预,入院急救前对患者整体状况进行评估,为医生急救提高详实的资料和依据,以利于指导临床急救,具体护理措施主要包括饮食和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和病情监测四个方面,①饮食和生活护理,指导患者规律进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保持多餐少食习惯,以减少胃粘膜损伤和负担,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和适量运动,注意控制情绪和避免劳累;②急性出血患者会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情绪波动不仅不利于临床治疗,也会使病情发生反复,指导患者和家属消除不良情绪,告知患者疾病的可治愈性,和疾病相关的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多参与能培养乐观情绪的活动;③指导患者按照医嘱定时服药及配合治疗,对于胃肠道粘膜有损伤的药物,要事先告知患者不要服用,并定期检查患者用药剂量及方法是否正确;④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大便颜色、神志、瞳孔及皮肤色泽的变化,注意是否有喉部痒感、焦躁不安、呃逆、胃烧灼、口渴及发冷等症状,避免以上再次出血症状被肝硬化临床表现所掩盖,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可及时判断患者康复情况,再次发生急症时能第一时间发现,从而赢得抢救时间[3]。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止血时间、出血次数及住院时间,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表从护理人员态度、护理舒适情况、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等25个项目,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类,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74)对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问卷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共有74个小项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问卷采用积分制,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佳。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再次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感染、发热、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及肝昏迷。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临床诊疗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经急救后均存活,无死亡病例,临床诊疗情况和护理满意率比较从表1中可见,观察组止血时间、出血次数、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临床诊疗及护理满意率比较

3讨论门静脉高压症主要是由肝硬化引起的,但其具体致病因素尚未完全阐述清楚,学界虽然均认为静脉血流受阻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但这并非是惟一原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情发展相对缓慢,主要临床表现有脾脏肿大、腹水、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及门脉高压性胃肠病,以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最具特征性,这些临床表现常伴有相应的并发症,如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低蛋白血症等,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是最为凶险的急性并发症,当患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时,患者有呕血和黑粪,血容量急剧减少会进一步诱发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这也是肝硬化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致死的关键因素[4];此类患者临床急救要首先给予止血措施,常用的止血措施有药物止血、压迫止血及手术介入等,同时要给予补充血容量、吸氧和保温等措施,在以上急救基础上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急救效果和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现有的临床资料显示,合理的护理干预是临床急救的重要补充,在显著提高急救效果的同时,能减小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本文临床实验结果看,对症护理干预在临床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对症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出血次数等临床诊疗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也更优,最为关键的是患者急救后再次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这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意义,综上所述,对症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于急重症患者的护理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李友仙.护理干预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10):345-346.[2]王莉云.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15):3346-3347.[3]王芬,刘永,余琳,等.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98例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3):441-443.[4]杜秋菊.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9):139-140.

来源期刊

健康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