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3
/ 2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陈玉美

福建省安溪县官桥中学附属小学362441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对于学习其它各门学科获取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四有”人才,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重要的意义。而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一句话就是重视受教育者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游离于具体学科之外的特殊教育模式,而是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而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之一。我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读、思、议、练”中强化素质教育谈谈肤浅的认识和体会,以期与同行共勉。

一、加大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主要引导学生“三读”:

1.通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里说的“通读”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扫清障碍;二是要求学生把全文读通、读顺;三是要求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总的感受,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其主要解决办法是:

(1)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弄清字音字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3)划出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2.精读——深入理解的主要内容。

精读课文是在学生掌握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本课重点训练项目,深入理解课文,这是对课文理解的升华阶段,它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中在八达岭使用“中部凿井法”开凿隧道这部分,此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小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知识,难以理解。于是我就利用简笔画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其内容,我在黑板上画有八达岭的山形地势,但是没有直接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读课文中“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到“把工期缩短一半”这段话后,启发性提问:根据黑板上的地形图,开凿八达岭隧道要从山顶打几口直井?究竟有几个工作面?要求学生观察,对照课文动手画出“中部凿井法”的示意图,问题一提出,同学们有的托腮想,有的动手画,有的互相议论,气氛活跃,态度认真,犹如自己在设计施工图一般。同学们仔细看,反复读,认真想,精心画,在这个自己解决的过程中抓住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难点,解除了疑点。

3.熟读——领悟情感并学以致用。

熟读课文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它是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读写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这一阶段既能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富有创造精神,又能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训练,领悟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课文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作者在题目中为什么要用“借”字?要求学生一边熟读课文,一边思考,同学们经过反复熟读课文后,很快就明白了:这箭是从曹军那里得来的,后来又用于射杀曹军,有借有还,用借箭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诱导思维—培养思维强质:北宋程颐曾经说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能力是人的整个智力结构的中枢,思维发展了,人的智力水平也就提高了,因为思维催育和滋润着人的其他潜力的发展,这种诱导思维在今后的习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诱导学生“三思”。

二、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长期养成的一种学习的自觉、自动的行为倾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主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良好习惯,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1.认真听课习惯。

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必须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以吸引住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专心听课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能专心听讲。

2.质疑问难的习惯。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丰富个性、创造意识、完美人格的社会主人,即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不是整堂课围绕着老师设置的环节而接受学习。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保护其智慧的火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善于启发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超越教师,并逐步形成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

3.认真做听课笔记的习惯。

做听课笔记,可以使学生动脑动手、内化知识、理清思路、提高听力和记忆力、集中注意力和锻炼思维等,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学生坚持做听课笔记,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不仅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它可以克服学生懒惰、不愿动脑动手、不思学习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形成自主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逐渐使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文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就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要优化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氛围.必须发挥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师的优势,努力做到:

1.把真爱带进课堂。

教师站在讲台上,应该看到面前的学生都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是跨世纪的人才,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应把真爱带进教学课堂,把春风带进教学课堂。懂得爱的教师,才能算得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语文教师应是最懂得爱的教师。我们应把爱的目光投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让自己的真爱充满整个教学课堂。

2.把情境教育引进课堂。

语文教师的感情应是最丰富的,一走进教室.就应是激情洋溢,做到全心身地投入。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写得很美的情境,蕴含着丰富的美好的思想感情。我们抓住了这些情境,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既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体验到其中美好的思想感情,精神得到陶冶,又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3.把激励引进课堂。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作,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不错。

4.把生活引进课堂。

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对议论文而言的。语文教学还应把教材中描写的生活、表现的思想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思想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教材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思想靠得更近了,从而更感兴趣,更积极地参与教学。例如《少年润土》一文写到捕鸟的情景,我们让学生把童年的生活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学生会喜形于色.兴趣盎然。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通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为通过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以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小学生教学实践》《新课程(教育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