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小儿糖尿病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观察小儿糖尿病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

郑婉玲

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糖尿病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针对性的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则采用家庭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C)、餐后2h血糖(2hPG)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此外,对比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25.0%)与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0.0%),数据差异显著,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糖尿病患儿在的治疗过程中,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血糖控制稳定性高、血糖改善效果好、,更利于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关键词】小儿糖尿病;常规护理;家庭护理;效果

小儿糖尿病为一种临床常见代谢疾病,属慢性终生病,其治疗周期长,需合理的饮食计划、运动治疗、胰岛素注射[1]。因此接受治疗时除住院医护人员的护理之外,离院后的家庭护理尤其重要,不仅需要医护人员与家属及时沟通,还需要患儿家属的全力配合,使疾病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本研究针对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儿40例进行研究,效果颇为满意,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儿40例,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合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中含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8例,年龄10个月-12岁,平均年龄(8.2±1.5)岁,病程15天-3年,平均病程(1.4±0.5)年。

对照组含男性患儿11例,女性患儿9例,年龄13个月-10岁,平均年龄(7.9±1.6)岁,病程12天-4年,平均病程(1.5±1.1)年。两组患儿均未见其他合病症,排除肝肾功能障碍者,本研究已分别告家属并征得其同意。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研究对象的可比性高。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每月进行2次随访,每年来我院进行复查2次。

1.2.2实验组

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家庭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全面观察

全面观察患儿及其家属的家庭环境、身心状况、经济条件,以及患儿的性格特点,饮食习惯等,根据患儿的自身情况制定家庭护理干预方案。

(2)饮食管理

患儿出院前,医护人员要向患儿家属详细叮嘱饮食管理的要点和意义,要做到在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发育的情况下合理控制血糖,并要求家属,出院后要做到对患儿每日的食量,频率及饮食习惯进行严格监督,督促患儿少食多餐、按时按量,做好记录。

(3)运动管理

家属要督促患儿每日锻炼2次,一般于餐后1.5h开始,活动强度由低到中,活动量逐渐增加,为防止低血糖发生,在运动时备好糖块、饮料等含糖食物,定期监测血糖。

(4)疾病基础知识普及

定期为患儿及其家属普及糖尿病基础知识,采取简单易懂的方式,让患儿及家属重视并积极面对糖尿病。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干预1年后的血糖指标变化,含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C)、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的低血糖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资料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所有的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处理采用X2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结果

2.1两组患儿干预后的血糖指标对比

对两组患儿干预1年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C)、餐后2h血糖(2hPG)水平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实验组患儿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显著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两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干预期间,对照组出现低血糖5例,其发生率为25.0%(5/20);实验组出现低血糖2例,其发生率为10.0%(2/20),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患儿年龄小,生理结构不全,机体免疫力差,病情稳定性查,易诱发低血糖、糖尿酮症酸中度等并发症,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威胁[2]。因糖尿病患儿年龄小、自制力差、表达能力弱、对糖尿病缺乏认知,且糖尿病治疗周期较长,所以期间护理极其重要,除常规护理之外,家庭护理必不可少,家庭护理中,对患儿的饮食指导、运动管理、病情观察及胰岛素治疗尤其重要[3]。家庭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及时进行沟通,可及时了解家庭护理相关事项,为小儿糖尿病的治疗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做好预防前提[4]。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根据研究数据,实验组患儿干预1年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C)、餐后2h血糖(2hPG)水平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改善,血糖稳定,低血糖发生率低,其对比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儿的治疗,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血糖控制稳定性高、血糖改善效果好、更利于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锐.小儿糖尿病家庭护理干预讨论[J].糖尿病新世界,2015,14(29):149-150.

[2]王晓翠,张晓芹.小儿糖尿病家庭护理干预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4):5085.

[3]苏云鹤.护理干预在治疗小儿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5,17(17):129-131.

[4]王欣,王乃香.小儿糖尿病家庭护理干预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14(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