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步换景以情入景——论写景、游记类文章的一点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移步换景以情入景——论写景、游记类文章的一点体会

汪洋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汪洋

摘要:

写景、游记类的习作教学也要建立在学生有一定阅历的基础上,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更用心地去打磨课堂。本文从六个方面进行论述:用例文,讲顺序;重感官,兼抒情;重感官,兼抒情;有过程,重脉络;用资料,激情趣;抒情感,展情怀,

关键词:写景、游记

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听说读等能力的同时,应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并且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文字。教学中应加大培养力度,利用教材中空白的地方,挖掘发展思维能力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养成乐于表达的好习惯,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写景、游记类的习作,写作的顺序、描写的准确、优美,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平时的作文教学,尤其是写景写游记的作文教学,学生出现的最大问题,一个是乱,写出来的东西东一榔头西一棒头,看完了习作后根本不知道他到底写了什么;另一个是干,干瘪的干,很多时候为了凑字数,学生将一句话翻来覆去地说,或者说不清楚,所以学生的习作很容易写成“走马观花”的流水账。

因此,写景、游记类习作教学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用例文,讲顺序

一、在写景、游记类作文教学时,要给予学生大量的文章或者片段作为范例,从这些生动具体的文字入手,带领学生分析,从中提取写景、游记类文章的要素。

比如我们在教学时希望学生能明白写景作文要有顺序,就可以给一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样经典的游记类文章,让学生当侦探,去寻找文章中表示顺序的词句,由此衍生出移步换景,也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学过的课文《颐和园》也是用的这种方法,但是顺序不仅仅是游览顺序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拓展出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如果只是老师干巴巴的说教,只强调“要有顺序”这种空洞而又苍白的话语,学生是不会明白到底什么是顺序的。

重感官,兼抒情

二、“触景生情”这个词就告诉我们看到打动人心的景色,往往是能激发出我们内心的情感的。“触”是说我们要接触风景,怎么接触?看,像看一幅写意山水画一样,去看风景的全貌,看出它的意象,然后再像看,就要像工笔画一样,看颜色,看形状,甚至看出它变成一幅活画,随着自己的心境不断变化;除了看,还要听,听风声,听雨声,听虫鸣鸟叫,听天地之声;闻,闻花香,闻草香,闻泥土香......将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各种感官功能放大,去捕捉给我们的心灵带来震撼或感动的景色,“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是交融的,所以我们不单单是写看到了什么,不是客观陈述这里长了什么花草,有什么风景,而是用带有温度的文字,将风景和内心的感触融合为一体,再表达出来。

古人常说寄情山水,山水何尝不是寓情于人心中。柳宗元被贬时写《小石潭记》,小石潭寂静清幽,柳宗元失意忧伤;欧阳修写《醉翁亭记》,他治理下的滁州政绩显著,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他的景欢快明丽,游记写得像田园诗歌。

我们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也应该告诉他们,你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看风景,就要把什么样的心情体现在风景中,同样的落花,如果心情愉快,心胸豁达,可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如果是自己心情郁闷,又不愿屈服将就,那就可以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三、有选择,抓重点

学生习作时,往往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把看到的,听到的,全都写下来,这样的习作其实就是一个大“拼盘”,读起来枯燥无味。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既要考虑具体的点,又要考虑整体的“面”,还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作者从沿途美景写起,继而写外洞,最后写内洞,这么多的内容,这么多的景色选择,作者的沿途风景就是略写,外洞也只是写了整体看上去的印象,最后的内容作者像工笔画一样细细描写,比如洞顶的双龙,比如石钟乳和石笋,这样的事例就告诉学生我们要有选择,有重点。对于详细描写的景物,那就更加需要注意写出形状、颜色、动态、静态、方位等等,还可以用上比喻、拟人、想象等诸多修辞手法,务必要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突出重点,清楚明白。

四、有过程,重脉络

写游记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写好游览的过程。写好游览过程,就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好自己看到的景物。换句话说,作者要按照自己看到景物的先后顺序写。中国传统审美中讲的“移步换景”写作手法就是这个意思。这样,读者才能从作者的文章中看到一处景点中重要的景色。

如《诗情画意的漓江》,小作者按照自己的游览行程分别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由近到远地先写自己最先看到的“湖水”,再详细描写湖水的波纹、湖底的五彩斑斓的砂石和蜻蜓。作者从立足的地方往远处看,看到的巍峨的山峰和山上小草、小花。在《太极洞游记》中,小作者按照自己看到的景物顺序记录游览太极洞的过程,从进入洞口写起,再写洞中景物,最后写洞中最特别的水仙洞。同样,在《游青城山》中,小作者从远看青城山、驻足山脚、登山途中、到达山顶的游览路线,描写了自己看到的青城山。

五、用资料,激情趣

每个景点往往都有一些人文历史的痕迹,或者在文学作品中,或者在历史故事中,或者在神话传说中等等。把这些内容有机地融入文章中,能够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强文章的文化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如果你有机会游览醉翁亭,在写游记时就可以介绍欧阳修其人其事,也可以引用《醉翁亭》中的语句。在写游览岳阳楼的游记时,则可以直接引用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果游览泰山,写游记时就可以直接引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游记自然会大放异彩,吸引读者眼球。

六、抒情感,展情怀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写游记不能仅仅为了描绘景致,还要有感情的抒发。单纯的景物描写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将自己真切的感受融入文章之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悟。这些感悟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文章更有深度。如,碧野的名作《天山景物记》一文结尾写道:

朋友,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奇丽的美景,你要我说可真说不完。如果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能给你当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不过当向导在我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私心里很想找个机会去重游天山。

作者直抒胸臆,纵情赞美天山景物绮丽,物品丰饶,表达作者对天山的赞美之情,激发了读者的共鸣。

写景、游记类的习作教学也要建立在学生有一定阅历的基础上,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更用心地去打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