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陈洪云陈燕萍刘玲黄华喻红

陈洪云陈燕萍刘玲黄华喻红(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方法将患者9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纳洛酮组和联合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纳洛酮组,在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联合组,在纳洛酮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结果纳洛酮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联合组的疗效高于纳洛酮组;纳洛酮组的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联合组的清醒时间较纳洛酮组缩短。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对照组及单用纳洛酮组,且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快速催醒,见效快,留观或住院时间短,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急救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纳洛酮醒脑静注射液急性酒精中毒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139-02

急性酒精中毒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疾病,占急性中毒的首位[1]。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内科常见的病症之一,特别是重度酒精中毒可危及生命,需要及时正确的抢救治疗。我科应用中成药制剂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30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急诊收治留观或住院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90例,均符合陈灏珠主编的第13版《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2],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按随机原则分为3组。对照组30例;纳洛酮组30例;联合组30例。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前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均常规给予吸氧、补液、补充维生素(B1、B6)、利尿和支持对症等综合治疗。

1.2.2纳洛酮组在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首剂量均给予0.8mg静推,重复给纳洛酮1.6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内静滴,直至患者清醒为止。

1.2.3联合组在纳洛酮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内静滴。

1.3观察指标观察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意识恢复时间(昏迷至清醒时间)。

1.4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文献进行评判。①治愈:意识清楚,主要体征消失;②有效:意识障碍程度减轻,主要体征有所好转;③无效:昏迷程度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比较如下对照组总有效率43.3%;纳洛酮组总有效率83.3%;联合组总有效率100%。经X2检验,纳洛酮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联合组的疗效高于纳洛酮组,各组结果相比较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三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昏迷至清醒时间)比较经t检验,纳洛酮组的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联合组的清醒时间较纳洛酮组缩短,各组结果相比较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酒精中毒系由一次饮入过量酒精(即乙醇)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纳洛酮是阿片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纳洛酮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与阿片肽受体结合,导致阿片肽失活,解除阿片肽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有抑制氧自由基释放、稳定肝溶酶体膜等非阿片受体作用,对意识障碍有催醒作用,并能促进乙醇在体内转化,降低血中乙醇浓度。静脉注射1~2分钟,血浓度即达峰,消除半衰期1小时,必要时可间隔1小时左右重复应用,直至患者清醒。故需要静脉维持血中有效浓度,解除酒精中毒的中枢抑制,缩短昏迷时间,实现其疗效。临床应用时一般无毒副作用,具有实用价值,是抢救急性酒精中毒理想的药物。

醒脑静注射液由麝香、栀子、郁金、冰片等组成,为中药安宫牛黄丸改制成的水溶性注射液,药物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发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开窍醒脑的作用。通过静脉给药,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直到治疗意识障碍(昏迷)的作用。

本研究中应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所致意识障碍(昏迷)患者,结果表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对照组及单用纳洛酮组,且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快速催醒,见效快,留观或住院时间短,无不良反应。因此,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合用具有协同效应,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有效解除乙醇对大脑的毒性作用,快速催醒,缩短疗程,能够及时、有效的恢复呼吸循环功能,使中枢神经系统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迅速改善,疗效确切、安全,较单独分别使用时好,值得在临床急救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在其,陈文标,陈玮莹,等.广州市97823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2):99—103.

[2]陈灏珠,林果为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4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