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醒脑注射在临床的辨证用药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76例脑血管病患者都采用醒脑注射的治疗,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其中30例为非热证组,46例患者为热证组,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进行观察。结果热证组患者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6.5%,非热证组患者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热证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热证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醒脑注射的使用,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且效果显著,可广泛推荐。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对醒脑注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药人群,加强用药教育和用药监护,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等建议,以期促进醒脑注射的临床合理应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醒脑注射合并清开灵注射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注射和甭开灵注射。结果:治疗组血肿吸收、预后等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醒脑注射合清开灵注射在急性脑出急性脑出血早期应用能使血肿吸收更完全,并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清开灵注射液 血肿吸收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醒脑注射在急诊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治疗组患者神志转清的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注射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神志转清的时间。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急诊内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醒脑注射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急救药品,其主要成分有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具有良好的醒脑开窍、清热凉血、解毒止痛等功效。本文就醒脑注射的安全性标准现状、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今后的安全用药、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安全性检查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醒脑注射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3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注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注射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脑梗塞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醒脑注射(XNJI)的促记忆作用及与脑内胆碱系统的关系.方法:正常小鼠空间辨别学习能力的测试采用Y迷宫法;比色法检测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XNJI对正常小鼠的空间辨别学习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可抑制脑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论:XNJI中存在抗肿碱酯酶的成分,但其作用可能受到其他组分的干扰.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乙酰胆碱酯酶 电迷宫法 学习记忆 小鼠 中药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我院住院药房醒脑注射使用情况,探讨如何落实《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醒脑注射适应症选择、用药剂量、用药时间以及与其他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起初适应症选择比较得当;但用量均超说明书剂量范围;使用时间均超过适应症使用天数;使用前及使用中均无中医会诊记录。结论医院应在使用中药注射剂频度高的科室建立中医会诊制度,有条件的医院可考虑增设中医医师岗位。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辨证施治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中医会诊制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醒脑注射联合丹红注射与单用醒脑注射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醒脑注射联合丹红注射静滴,对照组单用醒脑注射,观察2组患者清醒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清醒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醒脑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效果满意。

  • 标签: 急性酒精中毒 醒脑静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醒脑注射联合血栓通注射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注射、血栓通注射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纯常规西医治疗,应用拜阿司匹林、甘露醇、脑蛋白水解物、吡拉西坦等药物,并根据病情控制血糖、血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8.2%,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醒脑注射联合血栓通注射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优于纯西医治疗,且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大面积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醒脑注射对脑梗塞进行治疗所达到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月间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9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选择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醒脑注射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观察。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所达到临床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中患者所得到临床有效率仅为72.9%;观察两组患者神经缺损评分改善情况与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情况,观察组中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秀;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对照组中有8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有2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脑梗塞疾病选择醒脑注射进行治疗能够得到令人满意效果,能够达到较高临床有效率,使患者神经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得到有效改善,提高其生命质量,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醒脑静注射液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梗死患者给予醒脑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脑复康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醒脑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86%;其中观察组显效16例,占55.17%,也明显高于对照显效10例,占34.4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发生脑梗死的患者来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醒脑注射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使用。

  • 标签: 脑梗死 醒脑静注射液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患者采用醒脑注射配合疏血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方法筛选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诊治的缺血性脑卒患者77例分为醒脑组(39例)和常规组(38例),醒脑组采用醒脑注射联合疏血通注射进行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对症的方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NHISS评分,同时测定补体C3、C4P与CR水平。结果醒脑组NHISS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指标补体C3、C4P与CR水平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患者采用醒脑治疗,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炎症因子及其补体明显减少,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卒 缺血性 醒脑静注射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醒脑注射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8例热性惊厥患儿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儿加用醒脑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发热持续时间、恢复意识时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与照组时间相比明显较短,差异显著(t=5.424,P<0.05);对照组患儿意识恢复时间与观察组相比明显较长,差异显著(t=11.028,P<0.05);对照患儿的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χ2=8.611,P<0.05)。结论醒脑注射治疗小儿热性惊厥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患儿的持续发热时间,改善患儿临床病症。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热性惊厥 小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醒脑注射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脑梗塞患者共计84例为研究样本,将患者平均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以复方丹参注射治疗,观察组以醒脑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之前的神经功能缺损及Barthel指数差异不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3%,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醒脑注射治疗脑梗塞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该药物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 标签: 醒脑静 脑梗塞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