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的旋律流淌在古诗教学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1

让美的旋律流淌在古诗教学中

王茂焕

王茂焕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镇管家嘴小学718100

摘要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古诗文是五彩缤纷的文学殿堂里最耀眼的瑰宝,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古诗中蕴含的语言美、内容美、画面美、情感美以及意境美都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

一、品字析句,感知古诗的语言美——春色满园关不住

古诗的语言精练优美,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非常精准到位。我国古代诗歌讲究平仄、押韵,琅琅上口,极富音乐感。这种音乐感就是古诗的语言美,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有时一字一词,都需要细细推敲,反复锤炼。

二、熟读成诵,理解古诗的内容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熟读成诵的目的就是把经典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言语,把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吸收为自己的思想。

三、多元教学,再现古诗的画面美——横看成岭侧成峰

教学中,要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如教学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座深秋的高山,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径,几朵飘渺的白云,一户若隐若现的人家,一树红的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老师作画,可以引导学生作画,也可以师生同画,通过作画,让学生把诗中美好的景致留在脑海中,对诗中的画面有了深刻的感受。

表演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形式。如《小儿垂钓》中“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是全诗的中心画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教学时,可以演一演,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

四、披文入情,体会古诗的情感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现文者披文以入情。”古诗中无不包含着作者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爱国爱家乡爱大自然之情。教学中,可以借景引情。如教学《咏柳》一诗时,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伴着行云流水般的古筝乐曲,展现这样一幅美景:明媚的阳光下,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随着微风轻轻地舞动,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情景中身心舒畅、融情入景,自然体会到作者对柳树的喜爱、赞美之情。

五、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山外青山楼外楼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入镜,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例如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实实的几个字,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山居环境的静谧,新雨过后的清新,秋日天气的飒爽,白日向晚的安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清幽明浩之气。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这几个字想开去:一轮皓月当空,朗照苍生万物,有如细碎银子铺满山林,苍翠的松林中,一弯清泉从山间一路叮咚,水石相激,飞花溅玉……这是一种怎样如梦似幻的意境啊!我们仿佛也置身于空山的雨后,聆听潺潺的流水,感受那一股清新的空气。

诗从自然中来,从劳动中、从生活中来。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受到直观的熏陶感染,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有创意的活动,如带学生走出来,下乡村欣赏“一去二三里”,上田头体验“汗滴禾下土”,临池畔倾听“曲项向天歌”,在夜晚模仿“举头望明月”……这样,诗与意相印证,情与景相交融,使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怡情、悟性、开智、明理。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小学课文中精选的古诗,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融语言美、自然美、艺术美、情感美于一体,如甘醇,如春风,如雪月……我们要力求通过古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受到美的感化、陶冶,并把这种美的意识转化为美的行为,无论在何进何地,都要做心灵美的人,做行为美的事,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弘扬美的风尚,谱写美的篇章。让我们和如花如诗的儿童携手徜徉于徇丽多彩的诗的国度里,创造出一种如诗如画的美不胜收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