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临床分析

池献娜

池献娜(郑州人民医院心功能科450000)

【摘要】目的对房颤合并长R-R间距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以明确是否合并II度房室阻滞。方法对动态心电图记录的98例>2.0s的长R-R间期出现的时间是否与洋地黄相关,分为洋地黄相关组(A组34例)及非洋地黄相关组(B组64例)。结果在睡眠状态下心室率缓慢房颤患者易出现长R-R间期,并与是否出现洋地黄无明显关系。结论房颤伴长R-R间期多为生理性,大多与是否应用洋地黄无关,诊断房颤是否合并II度房室阻滞应慎重。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房颤动长R-R间期房室阻滞

【中图分类号】R5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3-0205-02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时常发现长R-R间期(>2.0s),对此是否诊断为房室阻滞(AVB),目前观点不一。为此我们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对一组(98例)房颤病人进行了监测,并对其出现的长R-R间期进行观察分析,以探讨其合并AVB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组300例均选自我院2012年1—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男60例,年龄48—80岁,女38例,年龄50—80岁。均为持续性房颤,房颤史2—8年不等,其中34应用洋地黄,64例未用洋地黄。

1.2检查方法:使用北京美高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HOLTEL.12.TOPDCG记录仪连续记录24h,然后进行回放,微机处理,统计>2.0s的长R-R发生时间及频度,并打印报告。

2结果

2.198例心房颤动患者,85例出现2s以上的长间距,每例发生次数1—200次不等,共计956次。为了解发生次数和时间的关系,将时间分为8—12点,12—22点,22—8点。夜间睡眠时发生的次数较多,详见表1

表1长间距发生频度与时间关系

2.224h平均心室率多数在60—91次/min。慢于60次/min者5例,出现长间距96次,长间距最长达2.5s,发生在夜间睡眠时。快于92次/min共21例,其中13例无长间期出现,8例出现长间期103次。98例中34例应用洋地黄,与长间期发生无明显关系,见表2。

表2长间期与应用洋地黄关系

3讨论

Af伴长R-R间期在DCG中较常见,而且出现数十次甚至数百次的次数不少,多见于夜间睡眠状态,清醒后长间期消失。本组98例共发生长R-R间期956次,其中788次发生在22:00—8:00时段,即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发生最多,占82.43%,房颤时,由于连续的“f”波未经房室连续区下传[1],可造成长时间的心室停搏,作为一种代偿性的生理功能,出现连续性的逸搏。长R-R间距发生于夜间睡眠状态较多,可能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交接区不应期延长,传导缓慢,对快而不齐的f波更易发生明显的干扰性阻滞或连续的隐匿传导,影响f波下传,同时也抑制了下级起搏点的发放。所以房颤患者夜间容易出现长R-R间期,此种长R-R间期的现象有作者称为“房颤伴生理性二度房室阻滞”,它是房室结区避免过快心室率反应的保护机制。它与房室传导系统器质性损害所引起的II度房室阻滞有本质上的区别。后者是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合并有病理状态,最常见于各种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单纯房颤伴长R-R间期一般均为生理性,无需治疗。

Af伴长R-R间期多为生理性,合并二度或高度AVB可能性很小。蔡力[2]等对20例风湿性心脏病房颤伴长R-R间期者复律后电生理检查,结果复律后除1例存在一度房室阻滞,1例窦房结功能异常处,其余,18例经电生理检查,房室结功能正常。出现症状主要取决与心室停搏时间的长短、频率及心室停搏时患者的体位、状态(睡眠或清醒)及脑血管情况。我们认为Af出现长间期时,必须结合发生的频度,长间期越多,越恒定,整个心室率偏慢,再除外迷走神经作用,才能作出Af并发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国内外文献都有报道,当房颤纠正为窦性心律后,原认为有合并房室阻滞者,房室传导功能却是正常,因此在房颤时诊断合并房室阻滞宜十分慎重。

参考文献

[1]郭继鸿,张萍《动态心电图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421.

[2]蔡力,罗莹,郑竹虚,等.风湿性心脏病房颤伴长R2R间歇的心内电生理研究.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0,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