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中如何应用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精神科护理中如何应用心理护理

李荣珍

(昆明市精神病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心理护理是研究护理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患者进行心灵沟通,从而影响或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患者康复,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随着医学科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众所周知,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又是精神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所以,对住院期间的精神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对疾病的转归、预后和防止精神残疾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精神疾病护士心理护理康复

心理护理,顾名思义就是给病人心理上的护理,它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治疗的重要条件。由于精神病人的异常行为常被人误解,受人歧视,在社会和家庭得不到尊重和理解,加之疾病折磨,病人精神痛苦,心理矛盾比较激烈,常可导致自杀或伤人。心理护理的任务,就是要为病人排除紧张、恐惧、忧伤、愤怒及消极情绪,使他们心情愉快,坚持治疗,树立信心,战胜疾病。鼓起勇气,面对现实,重新走向新生活。

心理护理是一个互动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心理护理的效果。因此必须针对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采取具体有效的应对措施。

1、目的:

人在患病住院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环境的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1)解除病人对疾病地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2、程序:

(1)估计:即收集主、客观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和列出心理护理诊断。

(2)计划:在列出心理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后,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根据目标作出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决策,即心理护理计划。

(3)执行:即将心理护理计划的具体措施付诸实施。

(4)评价:即检验预期效果是否过达到,列出执行措施后出现的反应;再将反应与原来制定的护护理目标进行比较、以观察是否达到要求;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心理反应重新估计。

3、方法: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要尊重、理解患者,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不断变换交流方式,提高沟通技巧,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2)针对疾病不同特点进行护理。某些重性精神病患者无自知力,常拒绝住院和治疗。此时要耐心劝解病人暂住下来做系统检查,向病人讲解精神卫生的重要意义,使病人能接受治疗要求,安心住院。患有焦虑症的病人,常纠缠护理人员,述说内心忧伤和躯体不适,对自身疾病焦虑不安。要向病人宣传疾病知识,解除思想负担,可根据病人病情及文化程度,就主要心理矛盾个别交谈。语气要肯定,观点要明确,使病人有一定收获,争取再次谈话时达到预期目的,以使病人得到安慰。增进信心,缓解忧伤情绪。

(3)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护理

①新入院病人多数无自知力,此时要告知患者要对其疾病进行观察,患者因对病房环境感到陌生,会产生恐惧、紧张、焦虑情绪,护士应对安静合作的患者主动热情地介绍病房环境、病友、作息制度和会客制度,使患者感到温暖、关心和爱护。

②病人进入缓解期,开始对疾病过程进行回忆。病人常为发病时的病态行为(如丢失钱财,毁坏贵重物品,伤害亲人等)后悔莫及,悲痛欲绝,心灰意冷。此时要关心理解病人,诱导病人分析有利前景,珍惜治疗成果,正确对待过去,展望未来,创造明天美好的新生活

③疾病恢复期的病人,常出现各种心理负担,如升学、工作分配、婚姻、预后、复发问题等等,常陷入痛苦思索之中。此时患者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应使用针对性强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引导病人面对现实,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自己。帮助病人分析发病原因,总结发病规律,制订预防措施。同时做好社区和工作单位有关人员及家属的精神卫生宣传教育,使他们对精神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社会偏见,使他们能够接纳患者,协助进行维持治疗,使患者在社会和家庭的帮助下,增强信心,达到预防复发,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

总之,通过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运用医学心理知识,引导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