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

侯燕

侯燕(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功能科内蒙古鄂尔多斯017300)

【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7-0080-02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FVT)的临床特点、心电图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23例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发作时,心电图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且伴有电轴偏移,电轴右偏9例,电轴左偏14例。当心动过速终止后,下壁和前壁导联呈ST段压低,T波倒置图形,易误诊为心肌缺血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结论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FVT)起病急骤,需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一般可以治愈,且预后良好。

【关键词】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诊治研究室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fascicularventriculartachycardia,FVT)是一种特殊类型、良性及相对安全的室性心动过速,也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心律失常。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最常见为冠心病、特别是曾有心肌梗死患者。其次是心肌病、心力衰竭,二尖瓣脱垂、心瓣膜病等。其他病因包括代谢障碍、药物中毒,QT新时期延长综合征等。室速偶可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我院2008年7月~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23例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现将临床诊治情况和心电图表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院2008年7月~2010年2月期间收的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21例,全部确定诊断。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1~46岁,平均33.5岁。其中室性心动过速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传导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3例,心肌炎2例。23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既住史健康,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血脂、血压、心肌抗体、血尿常规结果均未发现明显异常。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血管造影未发现狭窄及阻塞性病变。

1.2临床表现

23例患者均起病急骤,突然发生突然终止,无明显诱因,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心动过速。12例有心动过速病史,时间1.5~5年左右。心动过速发作时间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未治疗者发作持续时间最长>48h。发作时伴有心悸5例,自觉胸闷9例,无晕厥、休克等症状。发作时心率>200次/min2例,>210次/min3例。血压50~60/80~85mmHg。9例患者有头晕症状。4例入院时表现为心动过速,心率>230次/min。

1.3心电图表现

23例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均有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图形,并伴有左前分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为0.10~0.13秒,电轴右偏9例,电轴左偏14例。心室率在150~230次/min之间,平均190次/min;心动过速终止后,大部分患者Ⅱ、Ⅲ、avF导联T波呈缺血性倒置,部分V4~V6亦呈缺血性倒置,持续时间数日至数月不等,均可自行恢复。T波改变8例,动态观察,T波改变于数小时至数天后恢复。14例经食道心电图显示P波与QRS波无关,呈房室分离图形。仅有3例食道心房调博诱发心动过速,但超速起搏未能终止其发作。心内电生理均采用放置标测及消融电极导管法,心室期前刺激或快速心情室起搏刺激可以诱发或终止与体表心电图相同类型的心动过速。室速起源于左后分支浦氏纤维网内2例,起源于左前分支浦氏纤维内1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在肺动脉瓣下右室漏部1例[2]。

1.4治疗

初发病者对异搏定100%有效,剂量为5~10mg/次静注,最大剂量为20mg[3];23例患者4例应用心律平治疗,剂量70~140mg,3例治疗终止,占76.9%;2例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注,有效1例,占20%;2例用西地兰0.4mg/次静注,均无效;1例静脉ATP治疗无效;2例行电复律终止。8例最终行射频消融治疗,消融靶点为左后室间隔及左后分支分布区域,其目的是阻断左后分支内折返环而终止室速发作[4],成功6例,占75%。复发2例,占25%。

2结果

23例患者药物治疗12例,射频消融治疗8例成功6例。2例行电复律终止。4例入院时表现为心动过速,给予心律平静脉注射、食道心房调搏超速抑制。1例不能终止,后经食道心电图发现P波与QRS波群无关,呈室房分离,确诊为室性心动过速,给予地尔硫卓,静脉注射后3min,室性心动过速终止。全部病例出院后随访1~3年,未有再复发病例。且无任何不适主诉及症状体征

3讨论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最先由Cohen提出,并认为起源部位多位于左后分支,心电图特点V1导联呈右束支传导阻滞,肢体导联呈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图形,电轴左偏,QRS时间≤0.12s,因此易误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食道心房调搏检查不能诱发和终止此类心动过速[5]。一般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QRS波群形态畸形,时限超过0.12s;ST—T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呈典型冠状T波。心室率通常在100~250次/min。本组23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心动过速病史,心动过速发作时,大部分病人的心室率达到150次/min,最高达到230次/min。发作时,QR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且均伴有电轴偏移,电轴右偏9例,电轴左偏14例,与1972年Cohen首次报道的呈左束支传导阻滞的FVT,认为异位起搏点来自左室间隔部的左后分支相附合。QRS波时限为0.10~0.13秒。当心动过速终止后,Ⅱ、Ⅲ、avF导联T波呈缺血性倒置,部分V4~V6亦呈缺血性倒置。经食道心电图显示P波与QRS波无关,呈房室分离图形,支持室速的诊断。心前导联呈典型冠状T波易被误诊为心肌炎或心肌缺血,出现典型冠状T波也易疑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故此应对胸前导联或肢导的T波变化进行深入研究,防止误诊发生。但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病程较长,有心动过速及反复发作病史,一般多无器质性心脏病改变,且发作时症状轻微,故可用维拉帕米治疗,但对对利多卡因、心律平、胺碘酮无效,选择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效果尚可。本组病例QRS波群时限为0.10~0.13秒,少数为0.10称,故对异搏定有效。

总之,由于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无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和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所以临床误诊率较高,因此,在临床工作应提高对此类心动过速的认识,特别注意发作时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者,QRS波群时限≤0.12s,应提高认识,防止误诊发生。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9月第5版:201.

[2]徐桂东,许云帆,童延华,等.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与治疗探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9:86-87.

[3]季志复,付明珠,王成元.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黑龙江医学,Dec2002,Vol,26,No.12:926.

[4,5]齐书英,段立娟,李洁.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与治疗探讨,现代临床医学,2005,28:143-145.